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2018-2019赛季是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周期中的第一年,也是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中"2018扩面"参赛工作方针实施的一年。在刚刚结束的备战2022北京冬奥会2018-2019赛季中,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完成了本届奥运周期第一年的训练和比赛任务。作为调整期,在本赛季中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下赛季积累了宝贵经验。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完成训练及比赛的前提,短道速滑项目属于技能型竞赛项目,在日常比赛和训练中伤病发生率很高。本文通过回顾2018-2019赛季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运动员伤病情况,发现目前运动员存在的主要伤病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帮助。研究对象:以2018-2019赛季稳定参加国家短道速滑队集训及比赛的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9±3.5岁,身高为173.2±7.2cm,体重为63.4±9.3。其中国际级健将9人,国家级健将16人,其他等级5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伤病调查及临床诊疗等方法建立运动员伤病档案,记录运动员在2018-2019赛季训练及比赛中伤病情况,根据解剖学部位,伤病性质,组织结构类型,发病时间段等因素对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伤病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比较。通过查阅文献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发生伤病的原因,提出建议。研究结果:(1)总体发病情况2018-2019赛季按时间段分可分为两部分,2018年5月11日至10月初为训练阶段。2018年10月11日至2019年3月31日为比赛阶段。在本赛季比赛及训练过程中,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共发生伤病374人次。其中,以伤病发生时间统计,2018年5月伤病发生人数最少,共17人次,2018年12月损伤人数最多,达42人次。(2)运动性伤病发生情况a运动性伤病好发部位及组织类型在2018-2019赛季中共有219人次发生运动性伤病,发病率占总伤病率的58.6%,远远高于其他疾病发生率。在运动损伤性疾病中,按运动损伤的组织结构进行分类,肌肉损伤155人次,比例最高,占运动损伤性疾病发病率的70.8%。按解剖学部位进行分类,腰部损伤以117人次,占比53.4%排名第一位,膝关节损伤和踝关节损伤分别列于第二、三位。b急慢性损伤发病情况根据受伤的过程及外力作用的性质,运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在2018-2019赛季中,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慢性损伤发病率高于急性损伤,腰部损伤在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中都位于首位。慢性损伤发病率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非特异性下腰痛,肌筋膜炎(腰背、腰臀部),膝关节髌腱末端病,分别占发病率38.4%,17.7%和11%。(3)内科疾病发病情况在2018-2019赛季中,国家短道速滑队员内科疾病共发生126人次,其中以感冒,胃痛和腹泻占前三位。研究结论:(1)2018-2019赛季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伤病发生情况平稳,比赛期(2018年10月-2019年3月)比训练期伤病发生率高。(2)2018-2019赛季中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队员运动损伤发生率在整体发病率中最高,其中慢性运动性伤病发生率高于急性损伤,损伤部位依次以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发病率最高。急性运动性伤病中以急性腰扭伤,急性髂腰肌捩伤和踝关节扭伤占发病率前三位。(3)2018-2019赛季中内科疾病发生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胃痛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好发于赛季的比赛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1)应根据短道速滑运动特点,建立以体能-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治体系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伤病进行医务监督。其实施途径可以在整个赛季开始时对运动员进行伤病筛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对有伤病的运动员开始进行治疗。发生伤病后,在治疗同时配合运动康复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这种复合型防护、康复及治疗一体化的防治体系需要形成一个治疗团队,治疗过程在体能教练,康复教练,康复师和医生几方面配合的情况下协同完成。(2)对于由运动性免疫抑制引起的内科疾病,应从源头寻找治疗思路。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剂结合传统中医方法增强运动员免疫力,在训练和比赛中加强医务监督,定期进行相关血液学指标检测等多种预防方法综合使用,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