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黄曲霉素是诱发人类肝细胞肝癌(HCC)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其致癌机制主要与诱导DNA的突变相关,然而遗传变异理论尚无法完全解释其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复杂过程。目的:比较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恶性转化肝L02细胞(L02T)和常规培养的L02细胞的miRNA表达谱,寻找可能与AFB1诱导HCC发生密切相关的miRNAs,加深对AFB1致癌机制的认知。方法:含3μmol/AFB1的培养液多次染毒L02细胞后,用软琼脂试验和裸鼠试验判断细胞转化活性。通过miRNA芯片技术检测和分析对照L02和获得恶性转化表性的L02细胞(L02T)的miRNA表达谱;用定量RT-PCR(qRT-PCR)对芯片结果中表达差异显著的miR-320a、miR-638和miR-98进行验证,并采用TargetScan软件对miR-638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L02细胞染毒17周后的可以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以及在裸鼠皮下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表明细胞获得恶性转化的表型。比较L02和L02T细胞的miRNA芯片表达谱,共发现25个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其中15个表达上调,10个表达下调,qRT-PCR结果显示miR-320a、miR-638和miR-98表达变化与芯片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iR-638可能通过调控卵巢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BRCA1关联蛋白1(BAP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B(TNFRSF1B)和肿瘤蛋白P53可诱导蛋白11(TP53I1 1)等4个与肝癌相关的潜在靶基因参与了AFB1的致癌过程。结论:在AFB1诱导的恶性转化肝L02细胞中筛查出25个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可能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