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癌症可视化光热治疗的聚吡咯纳米粒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光热治疗通过联合运用近红外光吸收剂和对于人体组织穿透力较强的近红外光使组织温度升高,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不造成伤害,是一种绿色治疗方法。然而,在进行光热治疗之前需要准确确定肿瘤位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治疗进程,在治疗完成后需要尽快评价治疗效果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些诊断和监控的工作均可以通过医学成像来完成。磁共振成像(MRI)采用非侵入性监测方式深入组织,可提供解剖的细节和高质量的软组织的三维图像,但是它的灵敏度较低。相反,光声成像(PA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实时成像的能力,但是受其检测深度限制,仅仅可应用到表面或近表面。由于MRI和PAI之间具有高度互补的特点,将这两种不同成像模态融合可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现精准医疗。通过聚乙二醇(PEG)将四氮十二环四乙酸钆(Ga-DOTA)连接到聚吡咯(PPy)纳米粒子的表面上成功地实现了磁共振/光声双模态成像引导下的癌症光热治疗。研究发现,所得到的Gd-PEG-PPy纳米粒子经过静脉注射后能够通过血液循环选择地富集在肿瘤部位。由于Gd-PEG-PPy纳米粒子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和很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它不仅可以进行光热治疗,而且能显著增强光声成像效果,最大成像深度达4.3cm,约为光学成像深度的5倍。同时,Gd-PEG-PPy纳米粒子还可以使T1磁共振信号显著增强。因此,通过MRI/PAI双模态成像能使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明显地区分开来,从而引导近红外激光准确照射肿瘤部位,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两周后实现了肿瘤的完全消融,并且避免了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该纳米粒子对实验小鼠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麸皮对挂面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确定其最适添加量及粒径。方法:在挂面中添加不同量(5、10、20 g)(以面粉+麸皮=100 g计,下同)及不同粒径(200、120、80、30目)的麸
最近几年,白马蓝筹作为核心资产一直是机构投资者偏爱的重点,尤其是在外资及价值投资理念的推动下,白马股的涨幅远远超越同期大盘。然而,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变化的,类似于上世
历史地震资料是地震科学研究和社会防震减灾的基础数据,而烈度点数据是历史地震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早在18世纪便开始注重收集、整理烈度点数据,并建立许多地震宏观烈度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也呈现多元趋势。首先,多元文化使教师的多元发展成为可能。同时,多元文化促使教师人才观的改变:多把尺子衡量教师,多类主体考量教师,多种方式评估
自2014年以来,蓝筹股以慢牛的形态走出了较长的一段上升期。至2019年初,市场主流机构偏好的蓝筹股远远没有跑赢我们推荐的困境反转型个股。原因何在?从性价比角度来看,蓝筹股
萝卜肉质根形成和膨大与其解剖构造密切相关,同时受地上部生长情况、花芽分化、植物激素种类与含量及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及矿质营养等)的影响,概述了肉质根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