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核泄露和放射治疗事故所引起的意外电离辐射时有发生,电离辐射的致病作用可能涉及体内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某些激素水平的改变。如果这些改变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那么测定这些指标有助于受照人员的早期发现和评估。材料与方法:48只6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然后接受一次5 Gy剂量的60Co辐射照射。在照射后0.5 h、4 h和24 h分别从受照大鼠和未照射的对照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全血和血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Ca、P、K、Mg、Fe、Cu、Zn、Mn的含量。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睾酮以及双氢睾酮水平。结果:除了Ca,其它元素的浓度均全血高于血浆。全血中Mg的含量为50.1±2.7mg/L,照射0.5 h后显著降低(47.7±2.0 mg/L),24h后显著升高(52.1±5.2 mg/L),血浆中Mg的含量为34.3±2.2 mg/L,但照射24h后则显著降低(34.3±2.2 mg/L)。照射24 h后全血中Fe的含量显著增高(462.8±10.0 mg/L vs.497.5±44.1 mg/L),而血浆中则低于对照组(7.26±3.67 mg/L vs.6.89±2.90 mg/L)。全血中Cu的含量在照射0.5 h和24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0.86±0.05 mg/L vs.1.00±0.03mg/L,1.13±0.12 mg/L)。照射0.5 h和4 h后大鼠血浆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5 h:10.02±1.38ng/ml vs.8.58±1.07 ng/ml;4h:10.84±1.73 ng/ml vs.8.73±1.40 ng/ml)。照射组和相应的对照组之间血浆双氢睾酮在3个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讨论:本研究发现全身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影响了照射后24 h内Mg,Pe和Cu的含量,但是Mg和Cu的变化幅度并不大,因此这些元素水平的微小改变是否能用于受照人员的早期发现和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也发现Mg和Fe的含量在照射24 h后全血中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中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受照后血液中某些元素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研究和其它的研究均提示了受照后血液中元素变化复杂。这可能与受照损伤激活了机体中涉及到金属元素的一些改变和恢复路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同时考虑抗氧化系统、金属酶中重要指标的变化加以综合判断。电离辐射明显损伤生殖功能,产生雄性激素的睾丸是敏感器官之一。大剂量电离辐射0.5 h和4 h后大鼠血浆中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照射后4 h后睾酮的活性形式双氢睾酮的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性激素的脉冲式分泌和昼夜节律加大了个体间的差异,从而削弱了统计检验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