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沿海地区植被退化严重急需进行生态修复,但海岸生境的高盐特点又严重限制了植物物种的选择。为了筛选合适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植物种类,我们在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耐盐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些具有潜力的物种进行室内盐度控制实验。本实验以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oides(Pall.)Kuntze)为研究对象,通过沙培方式进行了43天不同盐度梯度胁迫(0、5、10、15、25、35、40ppt)对幼苗的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5~15ppt盐度处理促进了幼苗生长,尤其是5ppt盐度处理下单株干重较对照显著增加了79.4%;25ppt盐度处理对幼苗生长影响不大,但35ppt盐度处理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单株干重较对照显著降低了32.2%;40ppt盐度处理则导致幼苗全部死亡。②番杏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孔限制值(Ls)则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0~25ppt盐度处理下番杏的Pn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而35ppt盐度处理下Pn降低主要是受非气孔限制。③在5ppt盐度处理下,番杏叶片POD活性较对照增加了173.1%,10~15ppt盐度处理下POD活性较对照无明显差异,但25、35ppt盐度处理下POD活性较对照分别降低了81.1%和2.6%。以上结果表明,番杏幼苗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0~25ppt,其中在盐度5ppt下生长最佳,而在盐度35ppt则受到明显抑制,但仍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由此可见,番杏具有较好的耐盐能力,适合于滨海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