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1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ICF)在儿童脑外伤康复评定和随访的应用,促进ICF工具及理论在康复实践工作中的开展。方法建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2007年1月至20儿年8月住院的脑外伤患儿档案,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和专科复诊。随访内容:(1)选取部分ICF身体功能及活动和参与的类目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2)在ICF理论框架指导下,使用常用的康复评定量表于住院期间及随访时由我科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评定。结果 1.60例住院患儿中,有结果的随访病例数32例,失访人数27例,死亡人数1例。最终随访年龄7.2±4.4岁,随访时间6月~4年。32例患儿中,脑挫伤(S06.201),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06.5051),颅骨骨折(S02.902)多见。除教育类目外,其余类目均以没有问题和轻度问题所占比例为多。教育方面有问题者占总数一半以上(60.7%),其中有9例(28.1%)存在完全问题。遗留记忆功能、智力功能受损者占一定的比例。有4例(12.5%)在步态功能、入厕方面存在完全问题。2.举例其中2例脑外伤儿童说明如何在ICF理论框架指导下使用常用康复评定量表进行评定。2例均在康复后2周内意识恢复正常,出院时肌力、肌张力明显改善,伤后5月左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但两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边缘水平。结论 1.ICF量表能全面地评定、随访和指导儿童脑外伤的治疗和康复,但存在部分类目儿童不适用及不便临床操作等缺点。2.ICD-10对疾病诊断和ICF对功能评定相互补充。3.将ICF作为通用的关于功能的参考架构与常用的评估量表进行匹配,有助于促进整体结局研究。笔者通过开展ICF实践工作,为在康复工作中全面应用ICF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