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浅刺激对家兔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关穴"浅层刺激是否对心律失常具有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麻醉后持续监测心电图(ECG)30min,心电监测第5min时,生理盐水组耳缘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其它三组推注造模剂。造模前60s,手针组和电针组针刺家兔右前臂"内关穴",进针深度均为3mm,手针组行震颤催气手法10min,电针组以20Hz连续波电针10分钟,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不做针刺。心电监测结束后记录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除生理盐水组外,另外3组造模后均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手针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比模型组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针组和电针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针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20Hz和手针行震颤催气手法,刺激"内关穴"浅层均可以有效减少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两种方法的效果相当;但是手针浅刺行震颤催气手法刺激"内关穴",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较电针20Hz更优。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31点带通数字滤波、线性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1961/1962—2010/2011年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西部、东部区域强度指数的年际演变特征,划分了风暴轴的
集合预报初始扰动能否准确反映预报误差的结构特征是决定区域集合预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GRAPES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发展设计了一种基于资料同化思想的混合尺度初始
极简主义的概念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其独特性与未来设计和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但我国的商业空间设计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它也需要很多理论基础来支持。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