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David Ⅰ术式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David Ⅰ手术治疗24例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24 ~ 69岁,平均(47.0±12.3)岁.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马方综合征2例,单纯主动脉瓣环扩张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0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13例,重度11例.David Ⅰ手术采用直人工血管9例,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1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6例,主动脉弓置换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1例.1例术中食管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瓣叶脱垂,即刻决定使用带瓣人工血管行Bentall手术.术后观察患者心功能和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9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术后第22天死于肺部感染;近期死亡1例,术后第54天死于肺部感染.本组体外循环(235.9±58.5) min,主动脉阻断(182.7±35.8) min.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复查,主动脉瓣无反流11例,轻度反流11例,轻至中度反流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术后20例(不包括3例死亡和1例行Bentall术者)随访3~74个月.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轻度反流15例,其中3例半年后再次复查提示主动脉瓣无反流;中度反流2例,其中1例3个月后复查提示反流转为轻度,1例采用直人工血管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55个月复查提示反流转为重度.结论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再植入术(David Ⅰ术式)是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结构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引起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同时应用带Valsalva窦血管能提供更稳定的手术效果。
David Ⅰ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效果
【摘 要】
:
目的 评价David Ⅰ术式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David Ⅰ手术治疗24例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24 ~ 69岁,平均(47.0±12.3)岁.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马方综合征2例,单纯主动脉瓣环扩张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0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主动脉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000
【出 处】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2年2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功能更加趋于完善,规模不断扩张,因此要更加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联性问
目的 比较外科手术治疗的Ⅰ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同分期肺腺癌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疗效以及复发转移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肺叶切除手术病例登记统计系统”数据库收集的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完成的全部Ⅰ期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手术病例,与同期同手术方法完成的Ⅰ期肺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排除病理诊断中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与腺癌混杂病例,研究共纳入337
会议
目的 探讨未成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新西兰成熟和幼白兔各24只,随机分为成熟对照组、成熟缺血再灌注组、幼兔对照组、幼兔缺血再灌注组.建立Sakuma模型,肺门阻断1h后,开放再灌注4h.设定阻断1h、开放1、2和4h4个时间点,收集血样.ELISA法检测血液中IL-1β、TNF-α水平;术毕收集肺组织分别进行MDA、ROS-HR浓度及SOD、GSH-PX活性测定;Wes
会议
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衔接项目不断实施.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土地管理需求的建设项目,也关系到我国土地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实施.增加和减少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