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身体活动或锻炼行为中知而不行的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近五年文献的基础上,将它们分为预测性研究、分类研究和实验干预研究,并将桥接意向-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人格、动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习惯、自我效能、自我认同、技能水平和意志因素八种类型,并具体分析每一研究类型下弥补意向-行为鸿沟的方法及行为的影响因素。预测性研究是最主要的研究类型,有加入新变量的原始模型检验和意向-行为间第三变量检验两种方式。以往研究使用到的理论模型有:计划行为理论(TPB)、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HAPA)、自我决定理论(SDT)和保护动机理论(PMT)。TPB因其简洁和易操作的特点依然是模型研究的热点,过往研究加入了习惯、自我认同、个体内动机因素和意志因素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但较之第三变量检验,缺乏对新变量在模型中具体位置的研究;每种理论模型都各有优缺,因此可以长短互补的整合模型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通过对比发现HAPA行动计划和应对计划对行为的解释力要大于SDT动机因素;第三变量的检验已从单一的调节或中介变量检验向复杂的调节式中介或中介式调节的第三变量交互作用的方向发展,检验的中介变量均来自意志因素,计划在意向-行为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更成为调节式中介研究的基础,这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的变量提供了深化研究的思路。分类研究使用判别函数分析方法,检验加入新变量后是否提高了对成功意向者的识别,从一个新的角度检验了新变量是否提高了锻炼行为的解释力。加入习惯或自我认同单一的影响变量只能平均正确区分57.7%的实际行动者,需要至少再加入一个其他影响因素。实验干预研究可能因其实验操纵的难度,在三类文献中数量最少,关于执行意向的实验干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但对6个月后干预效果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可以借鉴的两个新兴模型:熟虑-冲动模型和社会生态模型,用以弥补传统行为模型中忽略自动化加工和身体活动环境变量的缺陷,以及提出应该在未来深化研究执行意向的机制及其调节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