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唐之际,嘉陵江以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齐寿山的西汉水为正源;宋代以来,嘉陵江又以流经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的故道河(两当水)为主流。20世纪40年代,李旭旦教授提出了白龙江应为嘉陵江之主流、而非支流的观点,但白龙江主流的地位一直得不到确立,嘉陵江正源所在更是无从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郎木寺风景区知名度的提高。为探寻嘉陵江源的确切地理位置,恢复再现嘉陵江正源在甘肃的历史地理事实,2010年6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联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共同开展了嘉陵江源科学考察。根据确定江源的主要依据,即河流长度、流量大小、流域面积、河流方向、源头形势等具体指标,确认白龙江在河长、流量、流域面积、源头海拔高度等多方面均优于汉唐之际的西汉水和宋代以来传统意义的古道水,亦即嘉陵江的主流应是源出青藏高原东缘西倾山东端的郭尔莽梁德合拉卜哉峰(海拔高度约4190米)北麓的白龙江。由此进一步确定,嘉陵江正源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镇西约7.5km的曲哈尔登泉水群,地理坐标为北纬34°06′33″、东经102°33′43″,海拔高度约3560米。根据遥感图像,从曲哈尔登泉水群起算,新的嘉陵江干流长度比汉唐之际以西汉水为主流的嘉陵江长度增加56公里,比宋代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嘉陵江长度增加130公里,全河长度宜由一般地理文献所称的1120公里更正为12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