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的传承、破壁与重构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年而形成的文化积淀,传统体育文化开始逐步渗透到广大人民生活中,影响到我国体育文化传承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教学中缺失了对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和宣传,缺乏一定的跨越体育文化教学的能力,没有深入探究传统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这也造成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不能落地生根的困境。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传承途径,破解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重新构建传承体系,成为当前体育工作者遇到的并且亟需解决的难题。为解决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重视优秀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规范学校体育相关规定,丰富校园体育活动,通过体教融合,探索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培养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传承中亟需解决的融合的动机、传承的形式和内容、融合的保障机制、融合的激励措施问题、破解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壁垒、重构在校园中传承的路径,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的传承提供一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校园传承"为关键词,检索阅读文献40余篇,围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对现有政策、文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传承、破壁与重构。研究结果:1)影响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传承的因素。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同源同脉,又相辅相承,在新时期重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时代的青少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利因素:首先是传承的形式与内容不明确,形式单一、内容零散且系统性差;其次是传承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源动力和主动性;最后是传承的动机不明确,体育和教育的内在价值没有合力,难以形成育人效果。2)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存在壁垒、亟需破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既有影响传承生根发芽的因素,也有影响凤凰涅槃的壁垒。全球化的今天,在西方外来文化强势的侵蚀下,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日渐式微,面临传承方向的迷失,传承的环境不利,传承渠道的局限性,传承人才的缺失、传承方法和手段缺乏等困境。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壁垒:融合的动机不明确,没有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融合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政府和学校,学校各部门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制度建设不健全、沟通不畅;融合的激励机制不明确,主体缺乏动力和主动性;融合的形式和内容单一,没有形成传承氛围,育人效果差。3)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的融合路径需重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复杂性,因此要重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形象,必须明确传承的动机,重视体育和教育的内在价值联系,强调体育与教育在目标上的充分融合;建立精细传承内容和传承形式,通过"体教融合"强化传承主体的方向引领,落实传承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明确责任,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制定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多举并措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研究结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传承的过程中有许多影响因素,也有亟待攻克的壁垒,但是我们要从传承的动机、形式和内容、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等方面重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必须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手段和方法的不健全等问题,强化传承手段、凝聚民族自信、重新唤醒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守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基和源头。
其他文献
国家逐渐强大,社会也在进步中,教育也伴随着发展的脚步在不断革新中。教育的进步推动教育政策的更新,教育政策的变化,也促使着教育方法的应运而生。2019年,宁夏在中考英语中进行了较重大改革。在新的改革中,加强了语篇的重视。英语学习中,阅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的重视单词,句子,知识点这些语篇微观知识点的精讲,而忽视了学生语篇意识和语篇宏观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以至
<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共同缔造了威武不屈、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爱国爱民的优秀红色文化,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引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红色文化已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由渠长根、王艳娟、王宁宁编著,红旗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一书,对红色文化的核心进行深入探究,系统整理和发掘红色革命精神,
期刊
目的 探讨多功能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功能电刺激治疗仪进行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
在数字化背景下,文化和艺术的创新和传承至关重要。非遗文化是一个无形的文明,是随着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壮大而慢慢积淀下来的。目前,由于中国正处在历史的转型期,不少非遗传统文化也正逐步消失,这将严重影响着中国民族文明的保存和建设。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知识的代际传递和口头相传的传统形式已经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无法通过文化保护真正得到保证。文章重点阐述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非遗传承文化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剧作,作品基于独特的角度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茶馆》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谱系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规律,对作品的艺术魅力形成深刻认识,同时对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艺术价值进行挖掘。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茶馆》中人物形象设计的整体特征进行了总结,希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行,各国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国际合作变得频繁。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展开讨论,分析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就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从会计准则下企业税收进行论述,认可企业税收筹划管理,并提供可行性的措施。
<正>自从2012年的《后宫·甄嬛传》引爆荧屏后,“大女主”剧成为了很多电视制作团队的首选。随后,类似的题材如《陆贞传奇》《那年花开月正圆》《延禧攻略》陆续出现,它们均是以女性成长为中心的影视剧。所谓“大女主”,通常是从女性的角度来描述其平凡但充满传奇的一生,女主是绝对的中心,她的魅力和演技比剧中的任何角色都出色[1]。“大女主”剧则是以女性的成长为中心,类似于小说中的“玛丽苏文”或者是“女尊文”
期刊
健康体适能是衡量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强调:“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针对青少年等的群体,要开展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的制定。在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中,加入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以及身体素质提升这两个方面,要切实地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将健康体适能教育结合到小学篮球教学中,丰富了篮球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健康体适能水平。本课题的研究,是受当前我国方针政策对中小
目的:分析老年科护士对老年护理需求评估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综合医院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与规范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80名老年科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护理需求评估知信行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科护士老年护理需求评估知信行总分为(130.23±15.01)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知识维度得分为(26
为高效准确地测定化工厂排污口周遭地表水中苯系物的含量,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用于测定地表水中苯系物的方法并对其中关键预处理条件进行条件优化。最佳预处理条件:二甲基甲酰胺为样本溶剂,64μL正癸烷为萃取剂,640μL丙酮为分散剂。该方法在10~750μg/L的线性范围内目标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2>0.999),苯、甲苯、二甲苯检出限分别为0.5μg/L, 1.0μg/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