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治疗后对不同危险分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67例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治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最新风险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17例,中危组24例及低危组26例。67例对照组患者经风险分层、诱导后疗效及年龄严格匹配。分析移植后的患者疗效并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不同风险分层中患者生存的影响比较。结果移植组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获得了整体疗效的提高。移植组与非移植组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了17.3月(32.4 vs 15.1个月,P<0.001),而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了16.7个月(58.8 vs 42.1月,P=0.009)。亚组分析显示:高危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均在移植后显著延长,分别为:30.5 vs 11.2个月,P<0.001和85.5 vs 34个月,P=0.015。而中危组患者中,接受移植与未接受移植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危组患者中,移植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非移植组显著延长(34.8 vs 17.6个月,P=0.012)而中位总生存期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最能改善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而对低危及中危患者的生存影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