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最能使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获益

来源 :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治疗后对不同危险分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67例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治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最新风险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17例,中危组24例及低危组26例。67例对照组患者经风险分层、诱导后疗效及年龄严格匹配。分析移植后的患者疗效并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不同风险分层中患者生存的影响比较。结果移植组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获得了整体疗效的提高。移植组与非移植组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了17.3月(32.4 vs 15.1个月,P<0.001),而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了16.7个月(58.8 vs 42.1月,P=0.009)。亚组分析显示:高危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均在移植后显著延长,分别为:30.5 vs 11.2个月,P<0.001和85.5 vs 34个月,P=0.015。而中危组患者中,接受移植与未接受移植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危组患者中,移植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非移植组显著延长(34.8 vs 17.6个月,P=0.012)而中位总生存期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最能改善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而对低危及中危患者的生存影响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超级电容器尤其是赝电容器因其能提供高的能量密度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本文中重点探讨了VOPO4?2H2O和SnO2/PANI复合材料的合成和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并做了相关的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如下为其主要的结论:1.用水热法和回流法合成VOPO4?2H2O,并探究其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实验显示,两种方法合成的颗粒都成层状结构;回流法合成的样品是平均直径为5μm左右的圆形颗粒,而水热法合成
丙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丙烯将保持供不应求的现状。FCC是我国重要的重油轻质化手段之一,处理能力非常大。在其中添加少量助剂
背景:感觉门控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对外界刺激进行过滤的能力,是让大脑不被外界刺激淹没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常用听觉诱发电位P50作为反映感觉门控的指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