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电影作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第七艺术",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与美学底蕴,能教化传道,洗礼精神世界,而体育电影则是"第七艺术"和表现人类美、强、力、健的体育运动的完美融合,是体育精神与时代价值观念的艺术表达。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指导拍摄的《夺冠》体育剧情片于9月25日上映,截止10月7日已突破六亿票房,重塑了中国体育电影的新高度。该片围绕女排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叙述中国女排的艰苦奋斗历程,逐渐深化成以祖国至上为核心,团结协作、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女排精神,是中国主流价值观念与体育电影深度共生的里程碑。本研究以电影《夺冠》的文化暗喻和叙事线轴为基础,结合时代语境,解读《夺冠》所隐喻的女排精神文化价值取向,理解中国女排精神内涵、演变特征以及传承路径,意在拓宽女排精神的价值空间,提升女排精神影响力,助力深化体育强国建设与全民健身事业。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电影《夺冠》所透视出的女排精神进行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资料库以及百度、知乎等知识库收集关于国内以"女排精神"、"夺冠"、"等为主题的文献与资料,并对已有的研究与报道等进行整合,了解关于女排精神的价值内涵、发展现状及改革路径。其次,观看电影《夺冠》,系统分析电影拍摄内容、手法、特征等,厘清电影的内涵与启示。最后,收集整理中国女排的工作总结与历史书籍。研究结果:电影《夺冠》透视中所出的女排精神内涵丰富,一方面真实反映中国女排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集中表现了女排精神的特点与价值,主要体现在:(1)老一代:物质贫乏中凝聚祖国至上、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女排运动员们艰苦训练,不惜背负半生残疾,"使命"成为老一代女排的精神标签。祖国至上、为国争光、振兴中华是中国女排保持顽强拼搏状态的原始动力,女排精神自始至终承载民族情感与民族价值,祖国至上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如郎平所说:"每一场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这种民族气节是女排精神孕育而生的情感基础。(2)黄金一代:曲折道路中展现永不言败、越挫越勇的女排精神。面对比赛成绩波动,女排姑娘们认真探索总结,汲取失败经验,将汗水和付出当做人生赋予她们的金牌,在灰暗时刻始终刻苦训练,突破自我,赋予女排精神更高的价值内涵。(3)新生一代:新时代中传递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女排精神。十八大后,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女排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从"国家体育"向"全面体育"多元化目标转变。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大国家队"理念、广泛延揽人才、全世界挑选优秀教练,号召运动员享受体育本身,提出新时代中国女排发展的新思路、新动能。另一方面,中国女排夺冠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团结一致、共克困难"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女排精神也是团队协作意识的最佳表达。基于此,形成女排精神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特征,分别是:形成初期(1976-1986);波动时期(1987-2012);深化时期(2013-至今)。中国女排在夺冠实践中生成与深化爱国奉献、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女排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符号。此时的女排精神已不再单是体育范畴的价值,更是中国社会建设、改革、复兴的时代号角。因此,为深化中国女排精神,传承好新时代中国体育文化,提出以下新路径:(1)突出顶层设计:巩固女排精神的培育基础;(2)深化教育导向:健全女排精神的教育体系;(3)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女排精神的环境氛围;(4)创新文化载体:优化女排精神的文化资源;贯彻精神实践:凸显女排精神的社会引领;等等。研究结论:电影《夺冠》成功重燃中国女排的感动瞬间,通过历史叙述连接起民族兴旺、国家强大的复兴之路,凝聚成具有时代性的女排精神,并最终升华为中国精神的价值表述,映射出我国国家形象崇高定位。厚植于中华文明沃土上的女排精神有过辉煌,也有暗淡,但始终一如既往,胜不骄,败不馁,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凝铸成中华民族最为纯粹的精神信仰。新时代,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梦早已息息相关,而女排精神必定再放璀璨荣光,激励年轻人爱国力行勇担当,求真励志共克难,续写中国传奇,彰显大国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