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女排精神的内涵、演变及传承路径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电影作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第七艺术",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与美学底蕴,能教化传道,洗礼精神世界,而体育电影则是"第七艺术"和表现人类美、强、力、健的体育运动的完美融合,是体育精神与时代价值观念的艺术表达。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指导拍摄的《夺冠》体育剧情片于9月25日上映,截止10月7日已突破六亿票房,重塑了中国体育电影的新高度。该片围绕女排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叙述中国女排的艰苦奋斗历程,逐渐深化成以祖国至上为核心,团结协作、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女排精神,是中国主流价值观念与体育电影深度共生的里程碑。本研究以电影《夺冠》的文化暗喻和叙事线轴为基础,结合时代语境,解读《夺冠》所隐喻的女排精神文化价值取向,理解中国女排精神内涵、演变特征以及传承路径,意在拓宽女排精神的价值空间,提升女排精神影响力,助力深化体育强国建设与全民健身事业。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电影《夺冠》所透视出的女排精神进行研究。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资料库以及百度、知乎等知识库收集关于国内以"女排精神"、"夺冠"、"等为主题的文献与资料,并对已有的研究与报道等进行整合,了解关于女排精神的价值内涵、发展现状及改革路径。其次,观看电影《夺冠》,系统分析电影拍摄内容、手法、特征等,厘清电影的内涵与启示。最后,收集整理中国女排的工作总结与历史书籍。研究结果:电影《夺冠》透视中所出的女排精神内涵丰富,一方面真实反映中国女排的艰辛历程,另一方面,集中表现了女排精神的特点与价值,主要体现在:(1)老一代:物质贫乏中凝聚祖国至上、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改革开放初期,女排运动员们艰苦训练,不惜背负半生残疾,"使命"成为老一代女排的精神标签。祖国至上、为国争光、振兴中华是中国女排保持顽强拼搏状态的原始动力,女排精神自始至终承载民族情感与民族价值,祖国至上是女排精神的核心,如郎平所说:"每一场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这种民族气节是女排精神孕育而生的情感基础。(2)黄金一代:曲折道路中展现永不言败、越挫越勇的女排精神。面对比赛成绩波动,女排姑娘们认真探索总结,汲取失败经验,将汗水和付出当做人生赋予她们的金牌,在灰暗时刻始终刻苦训练,突破自我,赋予女排精神更高的价值内涵。(3)新生一代:新时代中传递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女排精神。十八大后,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女排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从"国家体育"向"全面体育"多元化目标转变。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大国家队"理念、广泛延揽人才、全世界挑选优秀教练,号召运动员享受体育本身,提出新时代中国女排发展的新思路、新动能。另一方面,中国女排夺冠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团结一致、共克困难"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女排精神也是团队协作意识的最佳表达。基于此,形成女排精神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特征,分别是:形成初期(1976-1986);波动时期(1987-2012);深化时期(2013-至今)。中国女排在夺冠实践中生成与深化爱国奉献、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女排精神,汇聚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符号。此时的女排精神已不再单是体育范畴的价值,更是中国社会建设、改革、复兴的时代号角。因此,为深化中国女排精神,传承好新时代中国体育文化,提出以下新路径:(1)突出顶层设计:巩固女排精神的培育基础;(2)深化教育导向:健全女排精神的教育体系;(3)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女排精神的环境氛围;(4)创新文化载体:优化女排精神的文化资源;贯彻精神实践:凸显女排精神的社会引领;等等。研究结论:电影《夺冠》成功重燃中国女排的感动瞬间,通过历史叙述连接起民族兴旺、国家强大的复兴之路,凝聚成具有时代性的女排精神,并最终升华为中国精神的价值表述,映射出我国国家形象崇高定位。厚植于中华文明沃土上的女排精神有过辉煌,也有暗淡,但始终一如既往,胜不骄,败不馁,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凝铸成中华民族最为纯粹的精神信仰。新时代,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梦早已息息相关,而女排精神必定再放璀璨荣光,激励年轻人爱国力行勇担当,求真励志共克难,续写中国传奇,彰显大国雄风。
其他文献
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可应用于全民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民生卫生检测与疾病预警等领域,作为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的新资源,可优化民生健康事业,提高民生医疗质量。针对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治理的问题,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健康医疗智能数据治理系统,实现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利用Spark平台实现大数据的高速处理以及采用Hive数据库存储,从而提升医疗大数据的可拓展性及高容错性,方便医疗数据分析工作,促进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视听传媒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革新,我们认识、解释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深度和方式势必会受到深刻影响。
目的 分类规范中医临床研究基本数据和结构化信息采集表,形成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重要资源。方法 大数据理念下,编制基本型中医临床病例报告表(简称中医CRF)并应用,围绕中医临床数据、管理工具、管理人员和数据应用等4方面阐述规范化相关内容。结果 将原始的中医临床数据结构化,供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直接使用。结论 基本型中医CRF作为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基本数据采集工具,是各中医临床研究专题设计
南音琵琶是南音“上四管”的乐器之一,琵琶指法是南音工?谱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勾甲”是南音琵琶的重要组合指法,在南音“谱”《四静板》的运用中最具代表性。《四静板》是南音传统十三套大谱之一,在当代南音演奏中仍保持着“泉州版”与“厦门版”的明确区别。本文以南音琵琶演奏指法“勾甲”为研究对象,透过《四静板》不同时期乐谱衍变的梳理,对“泉”“厦”两版乐谱进行音乐分析,探究“勾甲”指法的历史演进以及蕴含的音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死亡映衬着生命的存在。小说中的死亡可分为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两类,作者通过用气味象征死亡和网状的死亡书写的叙事结构,折射出小说的创作起源和作家的人生经历,具有深化作品哲学内涵和启发拉美人民找回生命的野性与原始的意义。小说诠释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于死亡的理解和表达,推崇在走向死亡的生命历程中专注当下且无畏死亡的人生态度,能帮助读者获得生命的价值领悟。
研究目的1.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现状;2.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3.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提取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在Re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要尽可能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交互功能,引导学生体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教师、过度依赖教材、过度重视知识记诵的学习方式。”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而影视资源作为多媒体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并效果显著地使学生学习情绪变得高涨,但并非所有的历史影视资源均适用于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音乐媒体作为数字媒体的重要部分,受到众多关注。音乐行业近年来的发展也说明了必须不断进行变革和适应业务变化。最新的数字技术在创作者和与他们相关的创意产业的艺术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对音乐媒体背景和变革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以i Tunes、Spotify和网易云音乐三个不同国家的音乐软件作为音乐媒体变革的个案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数字媒体驱动了音乐媒体的变革
高校思政教育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影视资源既是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思政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发和利用好影视资源,有利于拓展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选取和运用的同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注重影视资源的代表性,契合学生特点,注重教育实效和后续强化,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