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不同方式干预基底神经节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观察并比较苍白球内侧部(internal segmentofglobuspallidus,GPi)和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nigraparsreticulata,SNr)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特征,研究GPi及SNr对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传入信息的不同处理方式,初步揭示GPi及SNr在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刺激-玻璃微电极记录联用和微量注射-玻璃微电极记录联用技术,观察大鼠GPi、SNr对间接通路不同信息的处理方式;采用微量注射药物干预-玻璃微电极记录联用技术,观察大鼠GPi、SNr对直接通路不同信息的处理方式。结果:递增频率刺激丘脑底核引起GPi、SNr兴奋性反应单位的放电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疲劳组大鼠GPi、SNr神经元对变频刺激的反应较安静组增强;当继续增加刺激频率时,两组大鼠GPi、SNr神经元兴奋性反应单位的放电频率均减小。特定频率刺激作用下,疲劳组GPi、SNr神经元的兴奋性反应单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疲劳组SNr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疲劳组SNr的兴奋性、抑制性反应单位的频率均比GPi要高。微量注射KA后,疲劳组抑制性反应单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微量注射非诺多泮后,SNr疲劳组的抑制性反应单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GPi的疲劳组。而微量注射SCH23390后,疲劳组兴奋性反应单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结论:GPi、SNr神经元在整合直接、间接通路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两核团对直接、间接通路低水平活动能做出一致的反应;但在直接、间接通路活动增强时,SNr神经元表现出更显著的反应,在整合直接、间接通路信息的过程中,SNr神经元发挥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