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及生活环境的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杀菌消毒剂的使用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这些产品随手可得,常常会造成意外事故,甚至出现中毒死亡。由于消毒剂通常只是作为外用药开发的,缺少对其吸收后的体内毒性研究,一些消毒剂还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质,给临床中毒抢救带来困难。本文比较了大鼠口服及注射途径下不同类型杀菌消毒剂及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效应,以期为临床中毒抢救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的受试物有:Benzalkonium chloride(BZK,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消毒剂);Benzethonium chloride(BZT,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消毒剂);Alkyldiaminoethylglycine(ADG,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消毒剂);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DBS,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olyoxyethylenecetylether (PEE,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hlorhexidine gluconate(CXG,消毒剂)及生理盐水(用作对照物)。雄性SD大鼠口服、静脉或动脉给予一种受试物,依据受试物的LD50,每种受试物设定2-4个剂量,血管内给药的剂量为3-150mg/kg,口服给药剂量为250mg/kg或1250mg/kg。大鼠给药后观察24h,处死,取血及组织样本进行含量分析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血管内给药的条件下,虽然各受试物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静脉给药时,大鼠均在给药后立即出现心跳、呼吸暂停的现象,如不能很快恢复,大鼠都在30分钟内死亡;而动脉给药时,大鼠开始并无明显的毒性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给药一侧大腿渐渐发紫,出现坏死,大鼠无尿且逐渐衰弱,死亡时间在5h以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ZK和BZT肺和肾的浓度高于肝和血,在15-20mg/kg剂量时出现死亡;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BS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ADG在100mg/kg以上剂量时出现死亡;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EE在实验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下均未出现死亡。非表面活性剂型消毒剂CXG的毒性效应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当。经口暴露条件下,除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EE以外,所有表面活性剂化学物在高剂量下大鼠均出现死亡,而给予非表面活性剂型消毒剂的大鼠能存活24h。结论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和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毒性效应,不同的暴露途径也显示不同的毒性表现。毒性效应大小,血管内暴露时:阳离子型或CXG>阴离子型或两性型>非离子型;经口暴露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XG>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