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来源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因为其新颖多样的结构类型以及显著的生物活性成为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中,aaptamine类型生物碱是一类典型海绵专属来源的特征生物碱,自1982年发现该家族第一个aaptamine类型生物碱以来,只有约48个该类型生物碱被报道,除了4个类似化合物来源于陆生菌类外,几乎全来源于寻常海绵纲[1],主要从Xestospongia(Haplosclerida,Petrosiidae),Luffariella(Dictyoceratida,Thorectidae),Suberites(Hadromerida,Suberitidae),Hymeniacidon(Halichondrida,Halichondriidae),Aaptos(Hadromerida,Suberitidae)等属海绵中发现[2]。该类型生物碱中含有非常独特的benzo[de][1,6]-naphthyridine结构片段,目前发现的所有该类型生物碱多源于对原始benzo[de][1,6]-naphthyridine母核的基团取代、二聚、环重排以及扩环反应[3]。这些生物碱显示了抗氧化、酶抑制、抗病毒、抗炎、防污损、抗抑郁以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1]。但Aaptos属海绵是aaptamine类型生物碱最主要最丰富的来源。通过对采自西沙海域永兴岛的海绵Aaptos aaptos进行波谱NMR导向追踪分离,得到了24个aaptamine类型化合物,包括6个具有新颖三氮杂芘内酰胺骈合aaptamine母核的化合物(1?6),4个具有新颖咪唑环骈合aaptamine母核的化合物(7?10),1个具有6/6/6/6四环骈合骨架的化合物(11),7个demethyl(oxy)aaptamine衍生物(12?18),以及其他类型的aaptmine类化合物(19?24),其中化合物1?19为新化合物。并以天冬氨酸为起始,推测了所分离得到的这24个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测试了24个化合物的多种生物活性,发现化合物12,13,14和19显示了对于六种人类肿瘤细胞HL60,K562,MCF-7,KB,Hep G2以及HT-29的强烈的细胞都活性,IC50值范围在0.03到8.48μM。化合物13和14显示了较强烈的抗HIV-1病毒活性,在给药浓度为10-5mol/L时对293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87.96%和72.30%。在抗真菌活性筛选中,化合物12,13,14和19对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红色毛癣菌以及石膏状小孢子菌四种菌株的MIC值范围为4-32μg/m L。由于该类型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我们对化合物20进行了对HCC-LM3和Hep G2肝癌细胞毒活性的机制研究,发现化合物20通过阻碍CDK2/cyclin E复合物阻滞HCC-LM3细胞周期于S期,阻滞Hep G2细胞于G2/M期。化合物20通过p53独立的方式激活p21来起作用。同时对于转录因子SOX9有明显下调的作用。这暗示了化合物20对肝癌干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通过瘤内注射治疗小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得出化合物20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的结论。化合物20有成为潜在化疗药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