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06月我院就诊子宫肌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注意围手术期管理,如认真评估适应症及其禁忌症,个性化安全保护,如术中阴道内置管冰盐水持续灌注保护内膜,人工腹水(36℃生理盐水)隔离避免周围脏器损伤等。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行超声造影复查,观察对比临床症状、瘤体大小、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1.临床表现:术前,贫血8例(44.4%),血红素(97.1±7.3) g/L,月经过多9例,经期延长4例(22.2%),痛经4例(22.2%);术后3月,贫血3例(16.7%),血红素(108.8±6.6) g/L,月经过多1例(5.6%),经期延长1例(5.6%),痛经2例(11.1%);术后6月,经期延长1例(5.6%),痛经1例(5.6%)。2.超声表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直径分别为(5.5±1.6) cm、(3.8±1.5)cm、(3.4±1.4)cm,肌瘤体积分别为(104.0±81.0)cm、(40.5±42.9)cm、(31.8±30.4)cm;消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4.2±11.3)%和(74.4±8.48)%,体积明显缩小(P<0.05)。术前21枚(80.8%)瘤体的血流评分为Ⅱ~Ⅲ级;术后3月及6月26枚(100%)瘤体的血流评分均为0~Ⅰ级。3.不良反应:轻微腹痛7例(38.9%),经观察或地佐辛静推后均在2~4天后症状消失;体温升高(37℃-38.5℃) 2例(11.1%),经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2~4天恢复正常;术后阴道坏死物排出10例(55.6%)(术后症状消失时间:1~2周2例,2~3月4例,3-10月后4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10例,满意5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0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子宫肌瘤体积较前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但入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还需要增加样本量,以及长期随访,以进一步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胃间质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针对所有预后影响因素建立相关性与生存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共60例,根据胃间质瘤危险度分级标准
目的研究分析乳房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乳房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3年IPF合并肺癌的3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PF合并肺癌的高危因素与吸烟、男性、高龄及粉尘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几乎遍及全世界各国,特别是畜牧业发达地区是其流行的自然疫源地。中间宿主包括羊、牛、狗等,该病的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问题.而且也是
目的通过DNCB诱导和激发来建立小鼠AD模型,研究DINP对DNCB诱导的BALB/c小鼠A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DNCB反复背部致敏和耳部激发可建立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使用数显卡尺测
随着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纯电动汽车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续航里程低、碰撞安全等问题。目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缓慢,亟需通过结构
通过第一次工业试生产,较好地掌握了RUF催化剂载体滚球成型工艺.总结了各种控制因素对成型的影响,并对其原理作了透彻的剖析.生产实践表明,催化剂载体滚球成型过程中各种因素
目的:建立姜黄属4种药材极性和低极性成分同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二次展开薄层色谱法,采用DESAGA CD60高效薄层扫描仪,硅胶G60荧光F254薄层板,以氯仿-甲醇-甲酸(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