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珍珠李是从广西天峨县重要的特色水果之一,该品种是从当地野生李中选育出的一个特晚熟李品种,2009年获得品种审定。近年来珍珠李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重要扶贫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珍珠李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溃疡病就是其中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李树枝干,主干、主枝和各级侧枝均可受害。果树修剪时形成的剪锯口是病菌最佳侵入途径,其他机械伤口或皮孔也是重要侵染点。横切发病枝干,可见横截面髓部及木质部变褐色、红褐色或黑褐色。变色部位以枝干分叉处面积最大,沿分叉处向两端延伸,褐变面积逐渐变小。受害枝干进入生长季后,常发生流胶症状。感病枝条上的叶片稀少,部分叶片沿边缘向内变枯黄,后期落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染病枝干处分离获得病原菌Bd1菌株。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黑色,分生孢子长梭型或长椭圆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单胞无色,大小为(4.7~8.3)μm×(13.6~31.5)μm。分生孢子器黑色,近球型,丛生或单生。病菌经单孢纯化后,进行rDNA的ITS序列测定,获得558 bp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MF040305)。Blast同源比对结果表明:菌株Bd1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同源性最高,为99%。结合形态学观测结果,将该菌鉴定为葡萄座腔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