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蛇吃蛇是常见的现象。有些小型蛇类为了适应生存,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抗蛇毒蛋白。这些天然的抗蛇毒蛋白是新型抗蛇毒新药的良好前体。华游蛇是江西省常见的无毒蛇,实验室发现它的血清有良好的抗蛇毒出血和肌肉毒活性。为了研究华游蛇抗蛇毒机制,我们开展了华游蛇注毒实验。将华游蛇分组,分别于肌肉注射2倍LD50的蝮蛇蛇毒(混合毒)、眼镜蛇蛇毒(神经毒)和五步蛇蛇毒(出血毒),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24小时后各组华游蛇仍然存活,且中毒症状不明显。将蛇处死后,各组蛇皮下未见明显的出血斑。血清酶学检测表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未见显著性升高。提取各组肝脏RNA,利用RNA-Seq进行转录组学测序,计算Unigene的RPKM表达量。通过非冗余蛋白数据库、KEGG数据库、Swiss-prot数据库、COG/KOG数据库等对Unigene进行注释,并将注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富集初表达差异的基因及代谢通路,从整体水平解析抗蛇毒机制。肝脏转录组学结果显示,注毒后显著变化的基因主要为:毒素主要成分的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磷脂酶A2抑制剂,小血清蛋白等),钠通道亚基和载脂蛋白A-I等;差异代谢通路主要为色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及PPAR信号通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