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员“多巴-昆明”高原训练的机能变化及训练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原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承受缺氧环境和训练负荷的双重刺激,被认为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同时,高原训练的方式也在不断被创新,传统的高原训练通常在一地进行,本研究尝试先在多巴(海拔高度2366米)进行2周训练,后到昆明(海拔高度1890米)进行2周训练,之后回到平原并参加比赛的方式进行跟踪研究,了解这种高原训练的机能变化和训练学特征。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游泳队7名健将级男子运动员进行跟踪观察,训练时间为第十二届全运会前10周(2013年6月24日—201 3年9月1日)。高原训练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三周)为高原训练准备期,训练地点北京体育大学(平原);第二阶段(两周)为高原训练期,训练地点在青海多巴;第三阶段(两周),高原训练期,训练地点在云南昆明;第四阶段(三周),赛前训练,训练地点在黑龙江哈尔滨;之后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血睾酮、血尿素氮、血红蛋白在上高原前、高原上第二周、高原上第三周、下高原后和比赛后周一早上7:00-7:30时,抽取肘静脉血测试;自高原训练前一周开始,每日晨起测试基础心率和体重;记录训练量和训练负荷变化以及运动水平及成绩。结果:高原训练初期基础心率趋于上升,下高原后的第四阶段基本恢复到高原前水平差异不大(P>0.05);体重在上高原2周后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周后持续下降,与平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下山后1周又基本恢复至上山前水平。上高原2周后血睾酮值显著高于平原水平(P<0.05),3周后显著高于前一周(P<0.05)。下高原后,4名运动员上升,3名运动员下降。上高原2周后,血尿素氮值显著上升(P<0.05),到达海拔相对较低的昆明时,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上高原2周后血红蛋白值较平原有显著性提高(P<0.05),3周后,相比第2周再一次显著提高(P<0.05),下高原后,血红蛋白水平仍然相比高原前存在显著性提高(P<0.05)。训练负荷量的变化趋势为,高原前第2周,负荷量加大,临近上高原的1周,负荷量减小。多巴高原的第一周,负荷量有所减小,第2周达到了整个周期的峰值。在随后的昆明高原训练中,虽然负荷量大幅减少,但是训练强度显著提高。在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期,负荷量持续减少。负荷强度特征表现为在高原前训练阶段,后2周对EN2、EN3和SP1强度的安排明显多于前一周。上高原的前2周以有氧训练为主,同时加入少量SP3强度的训练。高原上第3周中,EN3、SP1和SP2三个强度的训练比例是高原4周中最大的,是运动员提高比赛能力最重要的一周。最后一周有氧训练比例增加,且强度降低。下高原后的第1周更加注重乳酸产生能力的训练,第2周更加注重乳酸耐受能力的训练,最后1周EN3强度和无氧训练的比例都比较少且比较平均。在全运会上7名运动员的成绩全部都有提高,说明本次高原训练对于他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结论:(1)本次高原训练的训练学特征为:高原前3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较大,以中高强度有氧训练为主;多巴高原训练阶段以中低和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为主,昆明高原训练阶段中,高强度有氧和无氧训练比例更大;下高原后主要以恢复和调整状态为主,负荷量减少,但是保持对比赛强度和速度的训练。(2)本次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体重在高原上3周后显著性下降,下高原后1周即恢复至平原水平。在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睾酮显著上升,为高质量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证。(3)高原训练本身是存在风险的,通过比赛结果来看,在短时间内,7名高水平运动员全部提高运动成绩,说明这种全新的高原训练模式是运动员提高成绩的有效训练手段。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的模式有精英式、职业式、复合式。对三本院校来说,应该的定位是复合模式,这是由三本院校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实验教学的质量就决定培养出的学生的层次。文章围绕三本院
为量化分析安徽省财政支出的增收效应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提高安徽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以皖北地区8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运用DEA模型对该区域财政扶贫效率进行测算。并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当好找油找气主力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勘探装备和特色技术研发,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
报纸
1应用价值朱砂始载于《本经》,称丹砂,为硫化物类辰砂族矿物辰砂。主产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其味甘、性凉有毒归心经。功能:安神、定惊明目解毒,主治心烦失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套基于ITU-RM.1798技术建议书的水上高频数字无线电互联网协议系统实例,包括系统的主要构成框架、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工作模式,并提出了加快国际标准引进,
<正>传统客家民居的空间结构是客家文化的体现 (一)空间环境剖析广东客家人的祖先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后裔,由于灾荒、战乱或其他种种原因迁到广东的东部和北部。解放前,传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