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诊断过程是排除性诊断,但随着影像学、神经眼科学的进展,诞生了一些无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检查方法。另外,随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其治疗理念也有变化。本文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方法: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治疗为关键词,选用Pubmed、Embase、MEDLINE、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搜索国内外近5年关于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论著及综述,详细分析总结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进展。结果:近几年检查手段的进展主要有:1.MRI:尤其脊神经根MRI薄层扫描(2-3mm),有助于疑为多发神经根病变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神经彩超:除可以发现神经束、神经干、包膜等病变外,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局部组织的血流状态。3.角膜共焦显微镜(Corneal confocalmicrosmicroscopy,CCM):是最近开发出来的一种用于角膜基底神经丛成像的比较精确的方法,CCM能够检测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早期阶段神经纤维密度和分支的改变情况,是一种很好的非侵入的检测手段。在糖尿病患者中角膜神经纤维的密度下降,并与神经病变的严重性相关。一个理想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眼科标志。4.0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最直接的方法,同时它又是一种非侵入性、可靠的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多项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发现,1.在1型糖尿病(T1DM),血糖控制对防治神经病变具有良好作用,而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控制对神经病变的作用有限,因此认为,发生于T1DM与T2DM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系两种不同的疾病。2.在T1DM,血糖控制对防治神经病变具有良好作用,未来应关注哪种降糖途径更好。在T2DM,血糖控制的作用有限,应重视其发病机制研究,才能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结论:MRI、彩超、CCM、OCT等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在T1DM,血糖控制对防治神经病变具有良好作用,未来应关注哪种降糖途径更好。在T2DM,血糖控制的作用有限,应重视其发病机制研究,才能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