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Hp)因其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现有研究还发现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牙周病变、酒渣鼻、终末期肾病、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我国人口基数大,发病率及复发率高。第一次彻底根除已远远达不到临床期望水平,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株的产生。现今临床上主要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或"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但存在疗效不稳定、价格昂贵、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高和安全性不理想等问题。中医药在抗HP感染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的有效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复方(包括经方和自拟方)及其成分的研究、中药复方与西药联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抗HP感染的药敏试验、药理作用有效机制、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研究方法包括体内研究即动物症候模型药敏实验和临床疗效评价,体外研究主要体现在药敏试验及药理机制方面。复方中药及中西医联合应用对HP抑杀作用的人体临床试验最近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关注,研究者也将HP感染的不同疾病类型进行分类研究,使得中药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特异性更强,这将为中西药联合抑制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未来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方面想要取得更大的进展,一定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在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的前提下才能在对抗HP感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体现在直接对HP有直接的抑杀作用外,还可以扶助人体正气,整体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稳定,抑制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损伤,抑制幽门螺杆菌引发的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增强细菌对口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对抵抗HP感染及其引起的诸多不适症状都有很好的改善。尤其是复方中药和中西医联合抗HP耐药菌株的作用机制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为开发新型抗HP药物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