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钙钛矿薄膜因其优越的吸光性能、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简易低成本的制备方法而备受关注,但制约其产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稳定性。长链有机胺的引入形成的二维钙钛矿B2An-1Mn X3n+1(B=R-NH2+、A=CH3NH3+、M=Pb2+、X=Cl-、Br-、I-),是目前提高钙钛矿稳定性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材料。2D Ruddlesden-Popper型钙钛矿展示了优良的光学性能,且能通过调节金属卤素八面体的厚度来调控其带隙[1]。由于其有机长链的疏水性,2D钙钛矿展现了相较于3D钙钛矿更好的稳定性。目前2D钙钛矿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是载流子迁移长度较3D钙钛矿低,大的有机阳离子嵌入在金属卤素八面体层之间,形成"量子阱"结构,阻碍了光生载流子的运输,因而影响其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2]。Mercouri G.Kanatzidis组通过热基底法(hot-casting)制备得到光电转化效率12.52%结构为BA2MA3Pb4I13的2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3],使2D钙钛矿光伏器件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GIWAXS表征,BA2MA3Pb4I13钙钛矿中的金属卤素八面体层按照垂直基底的方向生长,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从而得到效率较高、稳定性表现优异的2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4]。除此之外,2D/3D复合钙钛矿[5],或者将金属卤素层增厚(n=60-70)形成准二维钙钛矿结构(quasi-2D perovskite)[6],都是提高二维钙钛矿光电转化效率的思路。我们组合成2D钙钛矿膜的思路是采用介孔两步法,先形成Pb I2膜并退火形成介孔Pb I2,将BAI/MAI/IPA溶液滴加在介孔碘化铅薄膜上,制备多层的2D钙钛矿薄膜,得到最高12.16%的反扫效率,和7.35%的正扫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