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稻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南部和西南冬麦区,年种植面积6000~7000万亩。江苏省小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为稻茬小麦,是全国最大的稻茬小麦生产省。一、江苏稻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小麦难以适期播种。近几年稻茬麦区推广的水稻品种大多偏迟熟及直播稻面积较大、腾茬晚、季节越来越紧,不利于稻茬小麦适期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2.播种质量亟待提高。秋播时常遭遇连阴雨,土壤土质黏重、耕种困难,秸秆全量还田与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矛盾突出,农机力量也有待加强。3.肥料运筹需进一步优化。现阶段的突出问题是春季用肥常过早过多,拨节、孕穗肥施用不科学。4.防灾减灾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极端性天气频发,导致局部性与区域性灾害发生常态化,江苏省小麦生长季节干旱、湿害、冻害、后期高温逼熟、穗发芽等逆境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农田灌排等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同时积极主动应对的认识也有待提高,科学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产量水平提高、气象条件改变及种植方式变化后病虫草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也有待进一步探索。5.商品小麦品质与市场需求有差距。品种"多乱杂"、措施规范化与管理标准化程度偏低,商品小麦品质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二、优质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关键。(一)优质高产途径抉择:1.以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2.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3.以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二)技术关键:1.抢收抢种争取适期;2.优选品种合理布局;3.机械匀播培育壮苗;4.高效施肥优质增产;5.主动抗逆确保丰产;6.规范种植提质增效;7.链式开发品牌品味。三、稻茬小麦生产的主要技术。1.精种。播种质量要求是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技术要点是及时断水、成熟即收、碎草匀铺、深旋(耕)还田、机械匀播、适墒镇压。2.调肥。弱筋小麦(400公斤/亩)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2-14公斤/亩,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的氮肥运筹方式为宜。中筋、强筋小麦亩产500公斤,需施氮14-16公斤/亩;亩产600公斤,需施氮16-18公斤/亩。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的运筹方式。大面积生产中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5:1:4。在土壤肥力高、适当降低施氮量条件下(12-14公斤/亩)亦可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的运筹方式。3.抗逆。应针对小麦生产中常出现的干旱、湿害、冻害、后期高温逼熟等灾害及时采用抗逆应变技术,并做好小麦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归纳为"稻茬小麦‘两主体三配套’精准栽培技术模式"。两主体:高质量的机械播种与壮苗培育技术、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三配套:高效抗逆应变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苗情信息化诊断与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