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面对疫情期间学生无法按原计划开学的局面,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各高校在教育部统筹安排纷纷下开展了线上教学,体育是保持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疫情期间我国大学生采用线上体育课的形式进行学习锻炼。不同于传统体育课,在线体育课基于网络虚拟空间互动,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项新生事物,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新选择的同时,也为研究者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学生是在线体育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因此有必要对其使用线上体育教学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故基于研究对象特点选取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对大学生使用线上体育课的使用意向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开展线上体育课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基于国内外学者相关问卷和具体研究情境编制问卷,包括三部分:(1)基本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年龄、城乡、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2)计划行为理论问卷包括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参考Ajzen的建议和学者葛绿雪在研究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意向中所使用的问卷编制而成。(3)科技接受模型问卷参考Davis的定义和腾飞在线上学习平台Coursera用户使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编制而成。在河海大学随机调查70位大学生,用于问卷信效度检验和修订。测量程序同正式测试程序,现场填写问卷,并且当场回收,有效问卷率为100%。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规范、行为意向的克隆巴克系数分别为0.794、0.827、0.842、0.832、0.783、0.852,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随后,采用便利抽样,以335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用线上体育课教学的大一和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使用线上体育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其中有效问卷为330份,有效回收率为98.51%。(2)数理统计法:应用Smart PLS 3.0与和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一致性信度为0.819-0.894,组成信度为0.892-0.926,聚敛效度为0.696-0.803,同时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研究结果:(1)我国大学生对线上体育课感知有用性(t=7.168,P<0.05)、态度(t=3.394,P<0.05)、主观规范(t=4.084,P<0.05)、知觉行为控制(t=8.245,P<0.05)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2)感知有用性(t=3.499,P<0.05)和感知易用性(t=4.432,P<0.05)显著正向影响态度;(3)感知有用性是感知易用性影响态度的中介变量(t=2.826,P<0.05)。研究结论:(1)我国大学生对线上体育课的感知有用性、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态度(由高到低排序)对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线上体育课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2)线上体育课的感知有用性是感知易用性对态度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3)计划行为理论和科技接受模型的整合模型中,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意向具有较高解释能力。研究建议:基于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数据分析,提出以下有关线上体育课的教学设计(1)尽量选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雨课堂、QQ、微信等大众熟悉的软件和中国MOOC、超星慕课、学堂在线等精品在线资源开展教学,也可挖掘抖音、哔哩哔哩等自媒体的教学资源进行应用。(2)学习内容需要考虑空间限制,并要求学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扰民。(3)在课前,了解学生所处环境和网络状态是否适宜,提醒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根据学生问题给与建议解决方案;在课中,多与学生展开互动,并给予及时鼓励;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对老师和教学的感受,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视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做出相应调整。(4)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5)对于新课教学,建议采用"直播+资源包"的形式。直播互动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资源包则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6)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采用"视频打卡"的方式评价学习效果;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