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发酵工艺对菜籽粕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酶解、发酵相结合的生物工艺对菜籽粕的品质进行改良,以期克服固态发酵脱毒工艺的周期长、异常发酵等缺点,提高菜籽粕的饲用价值,缓解我国优质蛋白饲料的不足。采用益生菌菌种和组合酶共同作用酶解发酵菜籽粕,比较菜籽粕处理前后硫甙、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无机磷、酸溶蛋白质等含量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组合酶由中性蛋白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的混合而成,各酶活性:中性蛋白酶2 000 U/g、果胶酶1500 U/g、β-葡聚糖酶3 000 U/g、木聚糖酶1 000 U/g、纤维素酶1 200 U/g、甘露聚糖酶500 U/g。称取菜籽粕于烧杯中,按照菜籽粕、组合酶、植物乳杆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水质量比为84.5:0.5:1∶2:12称取各原料混匀后置于37℃培养箱内48 h得到酶解发酵菜籽粕。结果表明,酶解发酵工艺的生物学改良效应得到较好的体现:(1)菜籽粕毒素,菜籽粕中硫苷含量为63.75μmol/g,经酶解发酵后降解率达83.32%(P<0.05),异硫氰酸酯含量下降60.85%(P<0.05),恶唑烷硫酮含量下降45.86%(P<0.05);(2)菜籽粕营养品质,酶解发酵工艺对菜籽粕总能、粗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P>0.05)。菜籽粕经酶解发酵后酸溶蛋白质含量提高234.11%(P<0.05),93.85%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含量增幅达到98.15%(P<0.05),更有利于动物机体对磷的消化吸收。粗纤维经酶解发酵处理后含量下降32.17%(P<0.05)。(3)体外消化率,酶解发酵后菜籽粕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可以提高16%以上(P<0.05);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23%(P<0.05)。酶解发酵生物工艺大幅降低了菜籽粕中硫苷、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的含量,提高了菜籽粕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改善了菜籽粕的营养品质,有利于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其他文献
我厂是以生产工业陶瓷为主体的,制造防腐耐磨设备的全民中型企业。前身系上海天原化工厂的一个陶器车间,1957年,为适应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经化工部批准,并投资迁江苏宜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5个气象站1961年-2010年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年来三峡库区暴雨日数、暴雨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年间,三峡库区
[目的]探讨合成3-乙氧基-4-乙氧羰基苯乙酸的方法。[方法]4-甲基水杨酸经溴乙烷烷基化得到2-乙氧基-4-甲基苯甲酸乙酯,再在二异丙胺锂(LDA),六甲基磷酰胺(HMPA)和CO2共同作用下在
对两寡头厂商2元市场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实施三度价格歧视情形和统一定价情形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总收益,并研究了这两种情形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
介绍护眼台灯领域的现状,分析台灯工作时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满足健康照明的需求。利用光纤将光从光电模块传导至应用端,并在应用端发出,
目的:探讨丹参酮在高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腹膜间皮细胞,分别在培养液中加2.5%葡萄糖、2.5%葡萄糖和丹参酮,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传代数、细胞增殖
在引入极限和建立微积分之前,求解几种通常认为要用微积分才能解决的问题.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高度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采购中心和全球生产加工制造中心,同时也带动了全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