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酶解、发酵相结合的生物工艺对菜籽粕的品质进行改良,以期克服固态发酵脱毒工艺的周期长、异常发酵等缺点,提高菜籽粕的饲用价值,缓解我国优质蛋白饲料的不足。采用益生菌菌种和组合酶共同作用酶解发酵菜籽粕,比较菜籽粕处理前后硫甙、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无机磷、酸溶蛋白质等含量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组合酶由中性蛋白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的混合而成,各酶活性:中性蛋白酶2 000 U/g、果胶酶1500 U/g、β-葡聚糖酶3 000 U/g、木聚糖酶1 000 U/g、纤维素酶1 200 U/g、甘露聚糖酶500 U/g。称取菜籽粕于烧杯中,按照菜籽粕、组合酶、植物乳杆菌菌液、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水质量比为84.5:0.5:1∶2:12称取各原料混匀后置于37℃培养箱内48 h得到酶解发酵菜籽粕。结果表明,酶解发酵工艺的生物学改良效应得到较好的体现:(1)菜籽粕毒素,菜籽粕中硫苷含量为63.75μmol/g,经酶解发酵后降解率达83.32%(P<0.05),异硫氰酸酯含量下降60.85%(P<0.05),恶唑烷硫酮含量下降45.86%(P<0.05);(2)菜籽粕营养品质,酶解发酵工艺对菜籽粕总能、粗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P>0.05)。菜籽粕经酶解发酵后酸溶蛋白质含量提高234.11%(P<0.05),93.85%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含量增幅达到98.15%(P<0.05),更有利于动物机体对磷的消化吸收。粗纤维经酶解发酵处理后含量下降32.17%(P<0.05)。(3)体外消化率,酶解发酵后菜籽粕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可以提高16%以上(P<0.05);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23%(P<0.05)。酶解发酵生物工艺大幅降低了菜籽粕中硫苷、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的含量,提高了菜籽粕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改善了菜籽粕的营养品质,有利于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