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噁啉类药物对HepG2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喹噁啉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提高饲料效率,促进动物生长, 广谱抗菌和抗球虫作用,在我国被广泛的应用于畜牧生产。喹噁啉类药物分子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均为喹叨嗪的衍生物,喹叨嗪由于其遗传毒性被禁用,由此引发人们对此类药物遗传毒性的研究。对本类药物的毒性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但对本类药物的遗传毒性国际上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 (CBMN)检测三种常用喹噁啉类药物卡巴氧,喹乙醇和喹烯酮的遗传毒性,同时检测细胞染毒24小时后活性氧(ROS)的含量,预测其对人 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HepG2细胞培养24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喹噁啉类药物,使卡巴氧的终浓度为10,20,40μg/ml, 喹乙醇的终浓度为50,100,200μg/ml,喹烯酮的终浓度为1.25,2.5,5μg/ml,同时设立1μg/ml 的丝裂霉素 C 作为阳性对照,0.1%的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对照。药物作用24 小时后,加入4μg/ml 的细胞松弛素 B 作用24小时后收获细胞,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镜检。计算1000个双核细胞里的微核数(MN)和核分裂指数(NDI)。另外用浓度为25, 50,100μg/ml 的卡巴氧,浓度为200,400,800μg/ml 的喹乙醇,浓度为1.25,2.5,5μg/ml 的喹烯酮染毒 HepG2细胞,作用24小时后用荧光染料 DCFDA 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结果表明,卡巴氧,喹乙醇和喹烯酮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均显著增加细胞的微核率,P<0.01, 呈剂量反应关系,为阳性反应。喹乙醇在≥100μg/ml 的剂量范围内能显著降低细胞的核分裂指数,呈剂量反映关系。而卡巴氧和喹烯酮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未能显著降低细胞的核分裂指数。卡巴氧和喹乙醇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喹烯酮在≥2.5μg/ml 的剂量范围内均能引起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显著增加,p<0.05或 p<0.01,呈剂量反应关系。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卡巴氧,喹乙醇和喹烯酮均能引起 HepG2细胞微核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显著增加,染色体断裂,提示这三种药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而活性氧的增加可能是其产生遗传毒性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采用新型C3M0120090D型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片,以三相H桥逆变器拓扑结构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逆变器工作原理,从而研究了电压电流解耦控制。通过对C3M01
拆除施工方案贯穿于整个拆除过程,编写一份科学、可行的拆除施工方案在拆除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案中特别要注意其中的难点、要点,并予以重点分析、研判.
裸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大兴安岭北部三矿沟—多宝山北西向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北端。区内铅锌多金属矿化主要呈脉状产出,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与其伴生的的围岩蚀变由深部到浅部依次发育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根据矿物组合以及矿脉穿切关系将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以下3个矿化阶段:I黄铜矿-黄铁矿-石英阶段;II方铅矿-闪锌矿-石英阶段;III方解石-石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临床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为妇产科多发病。因妊娠及分娩过程的腹腔压力过大导致盆底结构发生变化或者损伤会阴部神经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感缺失,在人均收入很低背景下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所有这些都在表达慈善需求的极其迫切。然而由于慈善供求总量难以准确计量,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