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胖症在世界范围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现代肥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而且已经上升到社会问题、医疗问题以及经济问题。目前,全球肥胖或超重人群已经达到了21亿人,近30%的地球人口。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由于超重产生的并发症夺取了约340万人的生命。穴位埋线疗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伸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在肥胖症状改善方面有着以线代针、刺激持久、诊次稀疏、经济简便、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的独特优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穴位埋线减肥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仅2015年,在CNKI发表相关文献达173篇。临床实践指南是连接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制定临床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提高中医药学术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规范中医药行业临床实践的必要手段,是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由于中医药行业百家争鸣,穴位埋线减肥在各地区临床治疗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为促进穴位埋线减肥疗法的规范化,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证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遵循循证医学理念,患者个体化差异状况,采用文献研究、Delphi问卷调查、专家会议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临床最优施治推荐方案,最终形成临床适用性较强的《穴位埋线减肥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的制定也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建全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其中一步。《穴位埋线减肥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相关的术语及定义,规定了肥胖的诊断依据及分型、穴位埋线减肥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注意事项及禁忌症与慎用症。本指南适用于穴位埋线减肥中医临床实践。标准建立后,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宣贯和应用:一、选取相关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评价,检验其适用性。二、根据临床反馈信息及时对指南进行修订,保证其实用性。三、组织标准起草及编制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增加标准的影响力。四、定期组织指南应用的培训,扩大标准的使用率。通过以上推广应用方案,旨在为各地医疗保健等机构实施运行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国内穴位埋线减肥临床实践方案的规范化,保护患者和医生的生命健康和利益,并结合市场实际,对《穴位埋线减肥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完善,逐步建立穴位埋线减肥中医临床实践标准体系,保证穴位埋线减肥规范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