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油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盐碱含量2-3%,严重可达5%以上,含油量从0.5-5%不等,植物很难生长,微生物修复能力极弱,随着时间推移,污染物质累积,土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单一微生物修复难以达到满意改良效果,也使一系列污染问题加剧(如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大气污染等),从而引发一系列公共安全问题。所以,降低土壤盐碱化,提高生物修复技术中的外源微生物生存竞争能力,是微生物在盐碱土壤中存活率是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本研究针对盐碱石油污染土壤,研发生物-物理协同修复关键技术,利用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和表面活性剂生产菌,辅以土壤改良剂,提出盐碱化、板结化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和处理新方案。采用自然环境中筛选的土著微生物进行驯化,构建多功能微生物菌群,研发微生物菌群的高密度发酵技术和多功能微生物菌剂及有机肥使用工艺,结合微生物复混肥制备、淋洗、生物堆肥技术,协同处理高盐碱含量油污土壤,大大加强石油污染的修复效率,30天内总石油烃的降解效率达60%以上,60天内总石油烃的降解效率达75%以上,经过淋洗堆肥等操作,土壤含盐量从起始的35g/kg降低到0.7-1.5g/kg,修复效果良好,形成土壤的综合治理修复技术,为高盐碱含量石油污染土壤和石油废水的生物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主要技术优势包括:菌剂活性、稳定性、环境耐受能力更高、高密度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生态制剂复配有机肥,提高活性30%,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20%、生物-物理方法协同(土壤淋洗、自然降雨及堆肥)显著提高土壤修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