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融合的居住性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探究

来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但多停留在单向的理论的辩论博弈,本文通过不同开发模式的案例对比探寻城市居住性历史街区原真性维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点,探究商住融合的开发新模式。通过对南京老门东的实地调查与对游客及原住民的问卷、访谈调查与杭州小河直街的开发过程研究及田野调查对比发现,南京老门东存在居住区与商业区完全割裂的情况,而杭州小河直街在维护了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原真性的同时,通过对房屋的内外部适度改造,更好地满足了原住居民的需求,另外,通过适度有遴选性的商业开发,提升了街区活力。城市生活性历史街区是城市本土文化的宝库,应在保护中适当改造,在维护中适度开发,改善居住性历史街区的生活条件,同时顺应发展趋势,适度商业开发,实现生活、生产、生机三生协调,达到形态、文态、业态三态统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由增量更新逐步转化为存量更新,旧有的更新建设方式已不再适合新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更新需求。本文首先从历史角度溯源,梳理国内外城市更新
大遗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真实体现,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随着198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出现,大遗址保护正式成为文物保护
20世纪中期,城市更新开始出现于西方国家。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发展,逆城市化、城市空心化等现象逐渐出现,造成了城市中心地区与旧城的衰落,由此产生了城市更新的需求。而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