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属鹳形目鹭科虎斑鳽属,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因数量稀少,曾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IUCN将海南鳽列为濒危(EN)鸟类,我国将其列入国家II类重点保护动物。海南鳽因其夜行性、行踪隐蔽,较难观察记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至今,人为对其繁殖栖息地的选择所知甚少。浙江千岛湖库区在2004年发现有海南鳽繁殖,自此每年均有稳定繁殖记录。2013年-2016年局部区域调查每年记录繁殖巢6-8个之间,2017年千岛湖全库区搜查共记录繁殖巢22个。调查表明海南鳽在浙江淳安千岛湖库区拥有较大的种群数量,该种群为海南鳽有记录的最大繁殖种群。千岛湖海南鳽皂繁殖巢每巢育雏1-4只,繁殖期自3月下旬至7月底左右。调查显示,海南鳽在千岛湖偏爱的繁殖地以天然次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绝大多数选择库区内植被郁闭度高、无人居住、干扰较少的小岛营巢,也有少数营巢于陆地向库区的延伸处。另在距库区上游较远处也有发现。海南鳽的巢一般距林缘较近,所发现的繁殖巢均营建于马尾松上,巢距地高5-10m,巢位朝向不一,但多朝向深水区,方便其进出巢、观察和防餐敌害。海南鳽营巢地多为库区渔业资源丰富地带,为渔民主要的捕鱼场所。繁殖巢附近一般有浅滩,浅滩面积及距繁殖巢距离不等,夜晚调查时多次观察到海南鳽在巢区附近的浅滩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