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是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肺和肾脏。其自身抗体所识别的主要靶抗原为基底膜IV型胶原α3链的非胶原区(α3(IV)NC1),EA和EB是α3(IV)NC1上两个经典的构象性抗原表位。约1/3的抗GBM病患者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而后者是小血管炎患者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在双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我们推测抗GBM抗体可能由ANCA诱发。本研究拟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其针对α3(IV)NC1上线性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以阐明两种自身抗体共存的机制。方法 :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31例,入选时检测抗GBM抗体均为阴性。合成24条肽覆盖α3(IV)NC1全长。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这24段肽的自身抗体,并分析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血清中,有80.6%可检测到α3(IV)NC1上线性肽的抗体,且随着肾功能的恶化,线性肽抗体的阳性率增高(P=0.032):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血肌酐≤133μmol/L),线性肽抗体的阳性率为50%,肾功能中度受损(133μmol/L<血肌酐≤600μmol/L)及重度受损患者中(血肌酐>600μmol/L),其阳性率分别为70%和94%。2.抗体识别率最高的2个肽段为P14(54.8%)和P4(51.6%),其分别是构成EA和EB的线性氨基酸序列。3.P4抗体水平与肾小球新月体的百分比相关(r=0.764,P=0.027)。结论 :在ACN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针对α3(IV)NC1上线性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且与肾脏损害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ANCA诱发的免疫反应可能通过破坏基底膜,暴露其上隐匿的线性抗原表位,从而最终引发抗GBM抗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