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科学判定耕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对促进耕地保护及空间优化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天津市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提取耕地要素图层,采用重心模型、象限分析法和核密度估算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密度分区,开展了天津市耕地空间聚集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耕地在各区各方位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特征,耕地面积最多是在武清区(85 715.14 hm~2、19.32%),面积最少的是在东丽区(8 508.08 hm~2、1.92%),市内六区无耕地可利用;耕地面积在正北方位最多,面积为110 934.78 hm~2,占天津市耕地面积的24.96%,在东南方位最少,面积为9 199.81 hm~2,占天津市耕地面积的2.06%;天津市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86.87个/km~2,耕地密度数值越大,耕地空间分布在该区域越聚集,其数值随着耕地的减少而降低,耕地密度区最大为中低密度区(365 256.96 hm~2),中低密度区面积最多的是在蓟州(101 087.05 hm~2)和正北方位(178 030.38 hm~2),面积最少的是在市内六区(0.00 hm~2)和正西方位(16 673.84 hm~2);耕地密度区最小为高密度区(54 433.04 hm~2),高密度区面积最多的是在静海区(26314.24 hm~2)和正南方位(28 751.50 hm~2),蓟州、市内六区和正北方位无高密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