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也受到研究者普遍关注。以往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和手机依赖息息相关,不同的人格特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而人格特质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内在机制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考查。本研究基于"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即不同保护因子(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在预测发展结果(手机依赖)时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检验时间管理倾向在人格特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应对方式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到大四395名大学生参加研究。研究工具采用钱铭怡等人(2000)编制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黄希庭(2001)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解亚宁(1998)等人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熊婕和周宗奎等人(2012)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以及人口学背景资料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级和专业类型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2)根据温忠麟和叶宝娟的推荐的中介效应分析流程,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精神质、神经质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表明,应对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对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人格和大学生手机依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精神质人格和神经质人格个体可以通过不良的时间管理倾向而导致手机依赖,但应对方式可以减缓不良时间管理倾向对精神质个体的这一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手机依赖的程度。这些发现有利于深刻理解人格特质"怎样"及"何时"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做好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和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