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病因的检查方法。方法 CT扫描采用飞利浦公司Brillance 256i CT扫描机,探测器宽度80MM,重建层厚5mm,层距5mm,轴位扫描,肘静脉内以6ml/s团注优维显370(Ultravist300)50ml和生理盐水40ml。以基底节层面为中心进行持续480层的连续动态扫描,总用时56s,管电压80k V,管电流为100m A。将扫描到的图像传送到EBW工作站,利用CT Perfusion软件包进行处理。将感兴趣区(ROI)分别放在动脉和上矢状窦内,计算灌注参数,获取彩色灌注图像,CTP上的灌注缺损面积首先在局部脑血流量(CBF)上定义,以显示的灌注异常区域作为病变范围。同时得到病变区和对侧对比区域的灌注参数CBF、CBV(脑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78例TIA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头颅CT平扫和CTP检查,分别就CT平扫检出的病灶与CTP检出的病灶结果相比较。结果 CT平扫共检出67个病灶,CTP共检出82个病灶,其中73个病灶表现为血流量(CBF)和血容量(CBV)降低,CT脑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PT)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延长。9个病灶CBF与对比区域相比无明显降低,其MTT略延长,PT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CT灌注成像关键在于获得对比剂进入选定层面之前至静脉窦期的动态图像变化信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也可显示颅内缺血区域,但扫描时间长使其运用受到了限制。而CTP简便快速,患者耐受性好,且CTP中的MTT像显示脑缺血更为敏感。256层CT探测器宽度达到80mm,覆盖范围大,在CT灌注成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TIA的诊断具有超早性和定位价值,可做为TIA的常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