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生物学特征、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病毒基因组及其多肽的特征、病毒的分类地位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简称SVC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弹状病毒,它能够引起鲤科鱼类大规模暴发鲤春病毒血症(SVC),该病主要在欧洲的鲤鱼养殖中广泛传播,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逐步蔓延到美洲和亚洲,在我国还没有大规模暴发的报道。SVCV感染的鱼主要表现为鱼体内外出血、腹膜炎以及腹水,显著的症状是鳔上出现出血斑点,高死亡率通常发生在春天水温在10~17℃时。SVC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在我国也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的二类动物疫病。SVCV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基因组为一条线性的,单股不分段的负链RNA,长11019个核苷酸,主要包含五个基因,它们的排列次序为3’-N-P-M-G-L-5’,分别编码病毒的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RNA聚合酶L。对于SVCV基因组和蛋白质的分析证实了它应列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水泡性病毒属(Vesiculo virus)。SVCV的检测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以及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是利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SVCV,国家标准正在编制和审定当中。深入研究病原SVCV对于疾病的检测、预防,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制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