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核心症状主要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常伴随学习困难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业和社会功能。我国儿童ADHD总体患病率约为5.7%,研究显示7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50%的患者症状可持续到成年期,业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ADHD的治疗手段主要为药物、行为和心理干预,由于1/3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加之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及其副作用,导致依从性较差,行为和心理干预又费时费力,研究者一直在寻找新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临床治疗一直对ADHD患儿动作发育的落后未予重视,研究提示,30-74%的ADHD儿童伴有运动协调不良,这不仅会进一步影响患儿的注意力,还因拒绝参与运动导致社交互动减少、体质状况下降、肥胖风险提高,从而严重损害其学业、自尊和生活质量。由于ADHD本身的异质性以及研究对象、检测手段的不同,目前关于ADHD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现有运动干预的方案很少基于患儿的实际动作水平进行制定。在我国,有关ADHD儿童动作发展的评估和干预研究较少,患儿的体质状况及动作发展特征尚不得知。因此,本研究拟选取6-8岁这一学龄儿童为关注对象,探讨ADHD儿童的体质与粗大、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试图为寻找ADHD儿童的精准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对推动国内儿童精神卫生领域和学校体育教学领域积极开展ADHD的运动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方法:由两名专业精神科医生通过使用SNAP-IV量表、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从北京市某普通公立小学一、二年级全体968名学生中筛查出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28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4名,平均年龄(7.57±0.74)岁,按照年龄(不超过半岁)、性别匹配从同年级正常发育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8人作为正常对照,所有学童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性障碍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被试的体质健康水平、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TGMD-3)和儿童标准运动协调能力测试(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Children-SecondEdition,MABC-2)评价被试的粗大与精细动作发展水平。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ADHD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研究结果:1.ADHD儿童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和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等4个单项测试得分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2.ADHD儿童粗大动作总分低于正常对照(P<0.05),位移动作得分有低于正常对照的趋势(P=0.057),其中单脚跳和立定跳远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物控动作得分低于对照组,其中接球、击球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比较两组学童粗大动作发育水平等级分布可见,53.6%的ADHD儿童处于平均水平以下,正常对照组仅为35.7%,差异有显著性(X~2=6.596,P<0.05);3.ADHD儿童精细动作总分低于正常对照,其中惯用手穿针和画线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学童精细动作发育水平等级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33,P>0.05)。研究结论:ADHD低龄学童体质健康状况与正常儿童相当,但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均差于正常儿童。建议专业医疗机构对ADHD儿童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对患儿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便早期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建议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应重视对ADHD低龄学童动作发展模式的评估和促进。未来通过探索医体融合的路径将动作发展的评估和干预融入ADHD的全程评估和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