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雷暴云过境的时候,由于地面高大建筑、风塔等会对周围大气电场的有着很强的畸变作用,在一些高大建筑物顶端以及风塔尖端会触发上行地闪。上行地闪是如何触发的,这至今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王道洪等通过观测结果指出了上行地闪触发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触发的上行地闪,是由附近放电活动产生的强大电场所激发的,主要在强对流雷暴天气条件下更容易产生;另一种是自行触发的上行地闪,是由云内电荷缓慢积累产生强大电场而引起的,主要在非强对流雷暴天气条件下容易产生。然而上行地闪触发的具体原因以及电荷背景条件依然不是很清楚。为了探讨上行地闪触发以及传播特性,本文首先在已有的双向先导随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上行地闪随机参数化方案,并将其耦合到已有的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进行了二维高分辨率上行地闪放电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见附图1和图2):(1)当上行地闪产生的时候,需要雷暴云的底部要有一个的电荷量较大的强电荷区,并且雷暴云的底部呈现强的位势阱,位势阱的极性与其触发的上行地闪极性相同;(2)上行先导的通道在一开始传播的时候基本呈现单支垂直发展趋势,入云之后才会出现分支,并出现水平延伸趋势;然而上行负闪发展的明显比上行正闪旺盛,分支较多。虽然我们模拟出了各种电荷结构下产生的上行地闪,得到了上行先导的传播特性,然而对于同是地闪的下行地闪而言,上行地闪与下行地闪产生的背景条件差异仍然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