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追踪了解8周身体锻炼干预后,曾经具有消极身体意象并且久坐不动的24名大学男生和21名女生在随后半年内的身体锻炼情况和消极身体意象的变化以及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自变量是运动类型(无运动6名、有氧运动20名、力量训练8名、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11名),组内自变量是测量时间点(基线T1、第8周末T2、干预后6个月T3)。因变量是消极身体意象(身体满意感和社会体格焦虑),中介变量是客观身体成分(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数和骨骼肌质量)、自觉体适能(自觉身体脂肪、自觉身体力量和自觉身体耐力)和运动自我效能(有氧自我效能和力量自我效能)。结果:1)以运动类型为自变量,对3个测量时间点的因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对身体满意感来说,测量时间点的主效应显著[F(2, 41)=124.070, p=.000,偏η~2=.752],事后检验发现T2大于T1[d=1.434, p=.000],T3大于T1[d=0.915, p=.000],T2大于T3[d=0.519, p=.000];运动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对社会体格焦虑来说,测量时间点的主效应显著[F(2, 41)=15.866,p=.000,偏η2=.442],事后检验发现T1大于T2[d=0.503, p=.000],T1大于T3[d=0.315, p=.008],T3大于T2[d=0.188, p=.024];运动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结果表明,8周的身体锻炼可以减少消极身体意象,并且效果可以持续到半年后;在随后的半年内,研究参与者自发采取何种运动或者不运动不会影响既得的锻炼的心理效益。2)对可能引起因变量改变的中介变量的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将相关显著的中介变量的改变量放入标准多元回归方程中,结果发现导致身体满意感比干预完成时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自觉身体力量的减少[β=.382, t=2.706, p=.010],导致社会体格焦虑比干预完成时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自觉身体脂肪的增加[β=.353, t=2.477, p=.017]。结论:8周的身体锻炼对消极身体意象产生的效益可以持续半年,自觉身体脂肪的增加和自觉身体力量的减少是导致未干预期间消极身体意象增加的中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