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各方都已经进入到如火如荼的冲刺阶段,中国冬季两项运动的训练工作和科技助力工作也由此全面进入到决胜期。已有充分的研究表明,冬季两项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提升与发展离不开科学训练和科技支撑的助推作用,对中外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差距比较与分析亦不可或缺,科学训练和科技支撑作为提升运动员竞技成绩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冬季两项项目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保证,合理的聚焦差距与问题,有助于构建高水平冬季两项运动员的冠军模型,优化竞技表现差异的问题导向,对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意义重大,而这其中,中外冬季两项男子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中的越野滑雪表现和转换区域表现具有明显劣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从越野滑雪和转换两个方面充分挖掘冬季两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北京冬奥会中国冬季两项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形成并完善中国冬季两项项目以竞技表现差异为导向的科学训练策略进而更好地为教练员与运动员服务,为冬奥会以及其他大型冬季两项赛事的中国冬季两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具有参考性的指导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2020赛季冬季两项世锦赛长距离(20km)项目20000余次运动员越野滑雪区域成绩和15000余轮次运动员转换区域成绩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中外优秀男子冬季两项运动员越野滑雪和转换区域的竞技表现进行研究与分析。其中,相关指标概念界定为,滑行时间指运动员在越野滑雪区域所用时间;滑行速度指运动员在越野滑雪区域单圈距离与时间的比值;射击区域时间指越野滑雪和射击单项转换区域所用的时间;射击时间指5发射击击发所用时间;射击节奏指的是运动员5发射击所用时间的离散程度;首发及shot2-5时间指的是每一次射击击发所用时间;惩罚时间指由于射击出现未命中情况而消耗的时间。研究结果:1.中外优秀男子冬季两项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越野滑雪区域每一圈(lap1,lap2,lap3,lap4)滑行速度存在明显差距(P<0.05),其中,第四圈(lap4)的差距最大(P<0.01)。国外优秀运动员1-3圈滑行速度递减,3-4圈滑行速度递增,我国运动员1-4圈滑行速度持续递减。2.中外优秀男子冬季两项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不同轮次转换区域(lap1,lap2,lap3,lap4)的竞技表现存在显著差距(P<0.05),在射击区域时间和首发时间上比国外运动员更长,在射击节奏上中国运动员更慢(P<0.05)。中国运动员在第1轮次转换区域射击区域时间的离散度最大。3.中国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转换区域的总射击命中率为0.85±0.13%,前8名运动员为0.95±0.10%,第1名运动员为0.99±0.04%,中国与外国运动员的射击命中率差距在10%以上。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在转换区域总体呈现出"高命中率,高命中率稳定性"的竞技表现,我国运动员的命中率和稳定性存在明显问题。研究结论:1.在越野滑雪区域中,中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的单圈和全程滑行速度差距明显,国外运动员越野滑雪区域竞技表现总体强于中国运动员,后程降速问题是中国与国外优秀男子冬季两项运动员之间竞技表现差距的主要原因。提示教练员应加强基础体能训练的比例与效率,提升运动员疲劳恢复速度,从基础体能短板的差距入手,有针对性的安排基础体能训练方案,从现场和实验室条件下定期测试和评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结合专项训练、精准营养等多方面着手提高运动员的有氧系统供能能力,为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中强化速度保持能力、加快机体疲劳恢复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转换区域中,中外优秀男子冬季两项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转换区域的射击区域时间、射击时间、射击节奏和首发射击时间4个方面竞技表现具有一定差距。中国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不同圈数的转换区域表现出"波浪式"的动态变化特征,符合当今国际冬季两项运动的技战术发展趋势。但中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的射击命中率差距明显,国外优秀男子冬季两项运动员呈现出"高命中率,高命中率稳定性"的竞技表现。提示教练员应强化转换技术训练,促进身体机能和技能的稳定性提升,在保持运动员基础体能的基础上,强化运动员在转换区域的疲劳恢复能力和副交感神经激活效率,重视生理、心理、技术的稳定性系统调控,以"高命中率,高命中率稳定性"的转换区域原则为指导,力求实现高水平的竞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