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方法:明确不同小学特色体育教学内容对儿童少年身体形态以及速度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A小学、B小学、C小学、D小学、E小学、F小学6所学校的480名参加特色体育的二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均抽取8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40人。A小学、B小学、C小学、D小学和E小学5所小学对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学年的特色体育教学,项目分别为太极操、田径、网球、足球、毽球,F小学则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并对研究对象的大腿围、小腿围、50m跑和距骨跟骨间长度4项指标进行测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不同特色体育项目对下肢形态指标的影响,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下肢部分形态指标变化对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通过以上分析A小学、B小学、D小学、E小学的50m跑成绩均高于F小学,回C小学的成绩低于F小学,其中B小学和E小学与F小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小学、B小学、D小学和E小学与F小学距骨跟骨间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参加特色体育教学活动的学校距骨跟骨间长度均小于F小学,其中B小学距骨跟骨间长度最短,其50米成绩最好说明距骨跟骨间长度越小速度素质越好;五所特色体育教学的学校学生距骨跟骨间长度与50m跑速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大腿围、小腿围则与50m跑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可以表明距骨跟骨间长度、大腿围、小腿围三者中距骨跟骨间长度对速度素质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特色体育项目对小学生的速度素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田径项目对小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效果,且田径项目学校的学生距骨跟骨间长度最小,这样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速度素质。距骨跟骨间长度和速度素质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在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距骨跟骨间长度会影响学生的速度素质,距骨跟骨间长度的变化可能对提高速度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