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益生菌对饲料加工过程、制粒工艺中的高温、胃肠液及储存运输的耐受性较差,能够到达动物胃肠道体内定植并且发挥作用的数量不多。微胶囊由于其独特优势,被视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可行途径。目前,饲用微囊化益生菌的制备工艺大多为属于发酵后包被,得到的产品球形度差,粒径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发酵前包被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微囊化益生菌制备方法,能够更好的改善微囊化产品的形态和稳定性,但尚无规模化生产。本试验旨在研究微囊化益生菌发酵前包被的中试生产工艺及对其进行制粒耐受性、耐高温高湿、耐肠胃液及耐常温贮藏的体外评价。试验采用发酵前包被工艺结合乳化凝胶化法的技术原理,选取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为模式菌株进行微囊化,过滤收集微胶囊,与特定比例的淀粉和多糖混合等,通过流化床技术进行干燥,得到微囊化酿酒酵母和微囊化粪肠球菌。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分别以游离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为对照组,微囊化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为试验组,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价其对高温制粒、高温高湿、模拟胃肠液及常温贮存条件下的耐受能力。结果显示:发酵前包被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的中试产品球形度好、大小均一;粒径分布均匀,大小在300~500μm;制粒试验中微囊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高温制粒过程中活菌数的损失;与游离的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相比,在100%湿度、75℃和85℃处理1 min的条件下,微囊化酿酒酵母存活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9%和25%(P<0.01),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47%和35%(P<0.01),在模拟胃肠液30min、90min、180min后,微囊化酿酒酵母存活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60%、59%、56%和16%、15%、25%(P<0.01),微囊化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4%、29%、26%和19%、18%、19%(P<0.01),在常温条件下储存2个月,活菌数基本没有变化(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微囊化发酵前包被制备中试生产工艺简单,得到的产品形态较好、抗逆性强、稳定性高,为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