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户籍编造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籍制度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户籍编造作为整体户籍制度的有机组成,不仅仅是人口管理的需要,也是土地占有、赋役征发的基本依据。唐代户籍制度是古代中国户籍发展史上的成熟时期,在对前代制度的继承与深化、户籍法令的制定、户籍文书种类的丰富、户籍编造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后世及东亚地区的影响等方面,皆有典籍记载与出土实物的印证。本文主要勾勒了唐代户籍编造的概貌,以此揭示唐代国家治理的制度建设。武德、贞观时期是唐代户籍法令颁布、各类户籍文书出现并依法编造的初期,高宗、武周之际的户籍编造则不断地走向正常运转。而开元、天宝时期则是此项经济政策实施的顶峰,户籍法令得到有效的调整与维护,户籍编造表现出频繁的一面。总之,尽管存在地域与时代的差别,户籍编造在唐前期始终得到了普遍推行。安史之乱改变了唐王朝的正常秩序,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变化对户籍编造的周期、户等审定的标准及编造政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中晚唐时期的户籍编造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内涵。这些变化被五代所继承,本文进而讨论了五代时期在户籍编造与户口统计上的努力,户状文书的形制、户等及团貌的改变、后唐后周的积极编造是政权更迭中的亮点。在户籍编造概况的基础上,本文作了两项个案研究。一是对编户民年龄——籍年的概念与其具体统计作了初步探讨。户籍是当时登录编户民年龄的法定资料,籍年不仅与丁中分类、徭役征发关系深厚,而且也被运用到官员任命、刑事判决等领域。二是利用新获文书对特殊户籍——僧尼籍的编造状况展开探讨,并以僧尼籍为例,可知唐代在非农人口的控制上,形成了特殊户籍编造的常态化。个案研究在纵向与横向上揭示了唐代户籍编造的切实成就。本文认为户籍编造与人口统计的制度化是唐代政治经济出现鼎盛的基本保障,而保存至今的户籍法令与户籍文书是唐代国家治理的宝贵遗产。
其他文献
在MOPA系统中,最终获得的高能量脉冲激光的输出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子源的影响。因此,脉冲种子源的设计是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
18 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 ,日本政府为对抗俄国 ,开始对华“修好”外交 ,对清朝内部的各政治力量消长十分关注 ,注重培养联日、亲日力量 ,尤其注重联络当时的实力人物和新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结构器件的成功制作,表面等离子共振在集成光学、化学及生物诸多领域的应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传感器及集成光学中的应用因其巨大
新媒体语境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终端的普及,网络自制节目开始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以优酷网自制节目《晓说》为典型代表,网络自制节目开始表现出强势的发展劲头,
微博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立足于品牌传播学的视角,首先厘清相关概念,初步得出微博可以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媒介的结论,接着站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归纳
本文以市场与学界对电影《失恋33天》赞弹不一为研究源起,分别就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现状、微博传播及市场营销三方面作为理论依据。以"电影失恋33天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所发内
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结构复杂,相对而言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为了应对地震时对建筑中管路和几点系统的破坏,抗震支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基于抗震支吊架的应用及
随着Internet技术及应用的迅猛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机构已经从C/S模式发展到B/S模式,政府部门采用B/S模式构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主流和发展趋势,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作
滤波算法是通过量测到的已知输出来估计系统状态,从而得到一个接近真实的状态估计,用来解决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其中,维纳滤波由于是非递推的,且因不便于实时应用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IRFPA)是红外探测系统以及红外热成像器件的关键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由于它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意义,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