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脾虚湿热证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评价该方在改善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2月大肠癌根治术后脾虚湿热型病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化疗加健脾解毒方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化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炎症相关的理化指标、格拉斯哥评分(GPS)、中医证候评分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脱落7例;治疗组51例,脱落4例,最终共纳入统计病例90例。治疗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LR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前后NLR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PLR的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量化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6%(P<0.01)。治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m DFS)为21.13个月,对照组的m DFS为16.79个月,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LR和PLR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15、P=0.014)。PLR升高的最佳临界值为98.738,ROC曲线下面积(AUC)0.632,95%CI(0.516-0.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两项联合使用时AUC值为0.794,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NLR、CEA两项联合使用时AUC值为0.744,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R、NLR及CEA三者联合使用时,AUC值为0.814,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健脾解毒方能够降低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2)健脾解毒方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中医症状量化总积分;(3)健脾解毒方具有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趋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4)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可作为观察预后指标之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两者联合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癌胚抗原(CEA)三者联合对预后预测效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