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式善(1753-1813)是乾嘉时期著名的蒙古族诗人、学者,官至国子监祭酒,平生嗜好诗、画,曾多次参与或主持编撰文史典籍。在人才荟萃的乾嘉诗坛,他仪是灿若繁星中的一颗,却以丰厚的著述、平易的个性、广泛的交游、独特的诗学活动确立了自己于乾嘉诗坛的地位,甚而赢得了继袁枚后北方诗坛盟主的赞誉。鉴于此,本文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考察,将其家世、经历、心态、文学活动与具体的文学创作进行整合研究,重视他与同时文人的比较研究,并注意从学术史视角审视其诗文创作,给予其合适的文学史定位研究。
论文共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从乾嘉时期民族文化深入融合的视角,探讨孕育法式善文学创作生成的外部空间,进而考察其家族世系、人生经历以及仕宦心态。第二章主要考述法式善与师长、同辈、后学门生及八旗文人等不同群体的交游互动,揭示其在乾嘉诗坛的广泛影响。第三章考察法式善以“诗龛图”“西涯雅集”、诗话编选展开的一系列文学活动,进而揭示乾嘉时期文学生态多元化的特征。第四章结合乾嘉诗坛的诗学论争背景,通过横向比较考察法式善的诗学观念,并探讨其《梧门诗话》所传达的诗论丰张。第五章全面审视法式善的诗歌创作,捕捉其最具代表性的怀人组诗、题画诗、咏物诗的特色进行阐释,从而为其于乾嘉诗坛的定位廓清视野。第六章集中探讨法式善的散文创作,从其创作艺术渊源入手,进而选取其最具代表性的论说文、序跋文为研读对象,以期对法式的散文创作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分析。
综上,本文在对法式善文学创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探寻乾嘉时期文学生态多元化背景下其创作心态与诗艺追求,从而更好地描述乾嘉诗坛文人交游的广泛性、创作内容的丰富性及文学思想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