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实用模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许多至今尚存的古木建筑残损情况非常严重,亟需采取必要的修缮措施;同时,随着国家对木结构建筑的政策支持以及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定位,新建或重建的传统木结构工程也日益增多。无论是出于对古木建筑保护还是重建的目的,都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木结构的受力性能。
  榫卯连接是传统木结构的主要连接形式。榫卯节点由于加工时截面受到削弱,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榫卯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受力状态复杂,其受力性能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水平受力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榫卯节点的转动刚度是分析古木结构整体性能的基础,建立可用于工程实际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模型非常重要。
  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直榫、燕尾榫和透榫三种典型榫卯节点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
  通过对比分析课题组前期试验以及其他学者试验的结果,甄别了因试验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归纳出榫卯节点具有的基本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受力机理分析,明确了受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限元模拟和建立理论模型提供基础。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直榫和燕尾榫单调加载时的拔榫量与节点转角近似成比例关系,比例系数均稍小于半榫高。透榫的小头部分存在明显的弯曲变形,而透榫的大头部分以及直榫、燕尾榫榫头的弯曲变形很小。
  采用通用软件ABAQUS建立了榫卯节点的有限元实体模型,经试验数据验证后,对榫头和卯口的接触情况、局压效应、挤压应力分布和透榫节点的破坏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为理论模型的简化假定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榫头各挤压区的挤压应力沿挤压方向仅分布在一定高度范围内,且呈曲线分布,通过等效受压高度系数可将其等效为均匀矩形应力分布。透榫顺时针受弯时顺纹撕裂界面上的最大横纹拉应力产生在变截面的角点处;逆时针受弯时榫根截面的正应力可简化成两个相距的三角形应力分布。
  在试验结果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基本假定,利用几何条件、物理条件和平衡条件,首次提出了同时满足力矩、水平力和竖向力三个平衡条件的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抛弃了具有局限性的固定转动中心的假定,更具普适性以及合理性。
  基于理论模型,通过进一步的简化假定和定义特征点,建立了榫卯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的实用模型。该模型兼顾了计算精度和使用便利性,与文献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考虑了木材材性、几何尺寸、缝隙情况、摩擦系数等可量化参数,不含需要试验确定的经验参数,便于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高精密仪器对测试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场地微振动的防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某精密仪器基座基础的减振隔振课题,以振动加速度作为控制指标,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高精度离心机基座基础三维模型进行了合理的构建,分析了在拟定的场地微振动荷载下不同设计参数对离心机基座基础减振隔振效果的影响,供实际工程建设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  1.通过对场地微振动作用下不同模型参数的计算
学位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非线性建筑可大大提升对情感的表达能力,建筑形态从线性到非线性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设计师希望用一种新的形态来唤起公众的激情。以解构主义思想为代表的非线性建筑的大量涌现表明,人们的审美追求发生着变迁的。为适应建筑形态的发展,空间结构已经逐渐摆脱规则函数曲面形态的束缚,曲面的非线性和不规则性更加突出。目前,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因其结构高效性、空间灵活性、美学表现丰富等众多优势在越来越
学位
自上世纪学者提出桩基负摩阻力概念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特别是后期填土堆载等情况容易引起较大的桩土沉降,所伴随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桥梁桩基正常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文献利用试验方法对群桩和多种桩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负摩阻力影响因素探究不够全面,且计算理论未考虑堆载影响。故本文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方法充分认识桩基负摩阻力承载特性,主要研究工作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
学位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内地震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接近半面国土都在地震高烈度区,许多高速铁路桥梁不可避免的处于近断层中。近些年来,近场地震动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大量破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针对近场地震动的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中考虑速度脉冲及竖向地震动等影响因素的较少。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抗震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我国不锈钢等建材行业进入新的经济增长阶段。冷弯薄壁型钢是不锈钢结构中应用较广的构件形式之一,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等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由于其壁薄、板件宽厚比大且多为开口截面,极易受到多种失稳模态的影响。目前,我国针对此类构件的设计规范和相关研究尚未完善,相应设计规范亟需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因此,本文对卷边C形截面不锈钢轴心受压柱的整体-
学位
张弦桁架是目前大跨公共建筑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在其服役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环境、随机荷载等的影响,发生损伤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且损伤难以察觉。结构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会严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结构破坏。因此,张弦桁架结构在全寿命周期的损伤识别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基于频域数据以及时域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或缺少张弦桁架结构相关的研究,或存在损伤识别精度不理想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张弦
我国混凝土箱梁桥数量众多,温度作用作为桥梁的主要荷载作用之一,其作用效应是不可忽略的,故而研究温度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温度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基于桥梁内部温度场的准确分布精确计算结构响应和状态评估时温度效应的剔除等方面,缺乏针对温度响应规律挖掘结构物理特性的研究。本文以江苏沿海高速公路(盐城—南通段)烈士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温度效应揭示结构状态特征,重点研究了混凝土箱梁桥温度时
学位
21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超高层建筑建造的热潮,我国发展趋势尤为迅猛,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新型结构体系应用广泛。本文以高层建筑结构的连续化分析方法和基于刚度原则的设计方法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带斜撑巨型框架、带连梁核心筒及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变形特征、材料用量及刚度退化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本文推导了等截面带斜撑巨型框架结构的刚度矩阵,求解并简化了结构的
索承网格结构是基于轮辐式张拉体系原理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兴的刚柔相济杂交空间结构,按照索承网格结构径向索的水平拉力平衡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三种:(1)由上层网格平衡径向索索力;(2)由外压环平衡径向索索力;(3)由内压环平衡径向索索力。前两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工程中已有广泛实践经验,本文以上海浦东足球场挑蓬结构工程为背景,对内置压力环索承网格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全过程分析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新材料、新结构是推动土木工程发展的源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产业发展迅猛,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结构复杂的功能需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不锈钢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凭借自身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受到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