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SCR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g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素SCR技术是迄今为止降低柴油机NOx排放最成熟和最有效的排放控制措施之一,以NOx转化效率高、经济性好及耐硫性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尿素SCR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低温结冰、低排温下排气管路中尿素结晶、低排温下尿素SCR系统活性不足等缺陷,导致应用尿素SCR技术的柴油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在城市工况较低的排温下,实际NOx排放高于排放预期,严重影响了尿素SCR技术在城市柴油车辆上的应用。本文针对尿素SCR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适时开展了固体SCR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对比研究了固体SCR系统与尿素SCR系统在不同温度、不同空速下的NOx转化效率及稳态排放特性;研究了基于NOx闭环控制策略和瞬态修正控制策略时,固体SCR系统在柴油机型式核准认证循环的NOx瞬态排放特性及氨泄漏特性;在实际道路运行工况下,对比研究了固体SCR系统与尿素SCR系统的实际NOx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工况下应用固体SCR技术,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NOx转化效率,降低催化剂的起燃温度;200-270℃时,固体SCR技术的NOx转化效率平均提高5%,催化剂起燃温度降低15℃;30000h-1空速下,催化剂装排比为1.67时,固体SCR技术应用分子筛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可降至170℃以下。低温下催化剂储氨量显著影响催化剂的NOx转化效率,随着催化剂储氨量的增大,催化剂的NOx转化效率迅速升高,但随着催化剂储氨量的增大,储氨量的变化幅度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随着催化剂温度的升高,增大催化剂储氨量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在相同温度催化剂储氨量的前提下,空速较低时催化剂能获得较高的NOx转化效率;催化剂的空速因素对NOx高效转化区的影响较小,而对低温下催化剂的NOx转化效率影响很大;催化剂的储氨量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上升时,催化剂的储氨量迅速下降,此时易产生NH3泄漏。稳态试验结果表明:固体SCR系统不会出现尿素SCR系统低温下的尿素结晶现象,应用固体SCR技术可以改善中低排温下柴油机的NOx排放,低温下尤其明显,30000h-1空速下,当排温低于300℃时,固体SCR系统的NOx转化效率比尿素SCR系统平均提高6%;排温处于300-400℃之间时效率平均提高3.7%;当温度升高至400℃以上时,尿素SCR系统与固体SCR系统NOx转化效率总体相当。相比于钒基催化剂,应用相同喷射控制策略时,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更低的NOx排放;由于NOx闭环控制策略未考虑催化剂储氨对NOx转化效率及NH3泄漏的影响,导致循环试验中产生大量的NH3泄漏,而由于瞬态修正策略能更好地控制催化剂的储氨水平,能更好地控制柴油机的NOx排放和NH3泄漏。柴油机固体SCR应用瞬态修正策略时NOx排放和NH3泄漏值满足国V排放法规限值;在同一重型柴油机试验平台上,在满足排放法规限值的前提下,相比于尿素SCR系统,固体SCR系统具有更小的催化剂体积,有利于后处理系统的布置。车载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实际道路行驶过程中车辆频繁处于怠速和加减速状态,车辆大部分时间运行在低速工况,平均车速低于20km/h,发动机负荷水平低,发动机平均负荷分别为24.60%和25.26%,导致SCR催化剂平均温度较低。固体SCR系统与尿素SCR系统应用钒基催化剂采用相同喷射策略时,固体SCR系统与尿素SCR系统功基窗口法NOx平均排放分别为4.19g/k W.h和4.61g/k W.h,实际道路排放结果均高于台架试验限值,但固体SCR系统的平均NOx转化效率比尿素SCR系统提高4%,NOx排放比尿素SCR系统平均降低9.1%。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日益增长,大量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大大增加了电网的负载。为了使电力运营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知车辆用户对充电服务的需求,提高充电服务质量,因此需要在电网和车辆用户之间设计实时有效的消息传输机制。然而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中,电动汽车移动和分布范围广的特性为供需双方的消息传输带来了挑战。车联网技术凭借其灵活的无线组网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但是,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中应用车联网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城市群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最具有活力的区域,在国家甚至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与城市群相关的问题
我国页岩气储层具有大面积连续成藏、孔隙度低、渗透性极低、黏土含量高、埋藏较深的特点,而水力压裂页岩会产生水敏膨胀、水资源消耗大、压裂缝网形成不够复杂等问题,制约了
近年来,Cr(Ⅵ)作为地下水中的较高关注度污染物广泛来源于现代工业,并随自然或人为过程进入到含水层,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甚至影响人们的健康。本研究以芦苇生物炭为载体,以纳米磁性氧化铁(Fe_3O_4)作为改性材料,基于微波法原位制备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结合静态批实验与动态砂柱(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修复实验探索磁性生物炭对地下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效能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消化道疾病。PED具有传播快、流行广和致
硬质聚氨酯泡沫因其具有多孔性、低密度、导热系数低、比强度高和优异的力学性能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制冷设备和保温管道等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但是未阻燃的硬质聚氨酯泡沫
激光通信/测距一体化技术是在激光通信技术和激光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测控体制,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信息载体,实现对空间飞行器轨迹测量与数据传输、中继,地面站
高轨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EO SAR)是指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星载SAR,轨道高度约为36000km,轨道周期为一天。相比传统低轨星载SAR,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一直以来AIS的各种药物治疗,特别是中药提取物治疗AIS一直是研究热点。丹参作为中国的传统中药,
硒化镓是一种层状二维晶体材料,与石墨烯、二硫化钼类似,也具有二维材料特有的的力学、光学、电学特性。硒化镓的热效应、形变特性、光电特性以及机电特性在光电纳米器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