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在社会发展存在地区性失衡、人口迁移呈现家庭化趋势、偏好家庭养老模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大量的老年人口迁移到了子女居住的地区,这一群体无法顺利实现自我养老,不得不依附于子女生活。本文以依附性老年迁移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老年人口在跟随子女迁移到新的生活环境之后的生活状态,评估他们融入社会的状况,探究他们遇到的生活困境。依附性老年迁移人口跟随子女离开原居住地,生活环境发生巨大转变,融入全新社会环境是迁移人口群体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那么在面对全新环境时,迁移老人适应、融入社会的状况如何呢?阻碍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的因素有哪些呢?本文在人口迁移动因的推拉理论、社会融入理论以及再社会化理论的指导下综合探究了依附性老年迁移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人口迁移推拉理论认为老年人口发生迁移行为的主要动机是迁入地存在吸引该群体迁入到本地区的力量,即子女在该地区居住,老年人口迁入之后与子女互相照顾生活。社会融入理论认为,迁移老人是由于迁移行为而产生了社会融入问题,而融入的主要维度包括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心理等层面。研究表明,依附性老年迁移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如下:迁移老人的经济水平一般,主要经济来源依赖于子女,同时不能在迁入地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迁移老人在语言交流方面基本无障碍,文化层面的主要困难是缘于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断层”;而在社会生活层面,尽管老人们在家庭之外交往的对象很多,但是呈现出表面化、同质性特征,形成了“半陌生社会”;在迁移老人的心理融入层面则表现为对迁入地社会普遍未形成心理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