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关系研究——基于1995年以来的省级数据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把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问题归结为人才资源不足,并为此纷纷制定各种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然而,在研究中发现,我国一些省区自身人才资源并不稀缺,但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人才资源都不匹配,甚至出现人才的浪费与闲置现象,这说明高效合理配置人才才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根本。基于此,本文构建高技术产业和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评价省级高技术产业和人才发展水平,测度1995-2008年省级高技术产业和人才发展水平,对比分析省域人才竞争力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探索省级高技术产业和人才发展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结论对促进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及人才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分为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意义及文献综述,界定本文中研究的主要术语:人才竞争力、高技术产业等,归纳总结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人才竞争力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的主要方向:省级高技术产业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度研究。   第二部分: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通过构建竞争力模型对除西藏外的省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认为1995年以来,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排名变化幅度较小,省级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表现为强少弱多,影响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产出水平及技术支持环境,基于人才储备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第三部分:我国人才竞争力分析。通过建立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5年以来我国省级人才竞争力省域差异及变化规律,认为1995年以来我国省级人才竞争力发展不均衡,人才继续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集聚,人才规模、人力资源培养投入、产出、人才环境等影响省级人才竞争力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第四部分: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度评价。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度模型,对比分析省级高技术产业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度,认为:除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协调度较高外,其他地区高技术产业与人才竞争力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山西、吉林、湖北、新疆四个地区是人才竞争力优于高技术产业发展,表明这些省区人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具有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潜力,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高技术产业具有很强的活力,未来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第五部分:主要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基于分析,提出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竞争力培育的对策与措施,认为北京、上海、天津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度最高,未来应进一步协调高技术产业与人才发展,奠定基于人才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龙头地位;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区人才竞争力低于该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未来应进一步制定优越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与高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河北、内蒙古、安徽、湖南、江西、青海、云南等广大中西部省区无论是人才竞争力还是高技术产业发展都较滞后,未来发展政策应根据这些省区的实际,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运动估计的块匹配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几种重要的快速搜索算法,通过实验,分别对这些算法的运算量及估计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比较结果。 Aiming at the block match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非平衡增长战略,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高速增长,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差距。虽然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区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