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了一个以发、输、配、销一体化的垄断模式,政府通过对电价的严格管控来管理我国的电力市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越来越产生了巨大的弊病。随着电力市场的体质改革于2002年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进入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改革,其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网厂分开、竞价上网,从而是电价的制定和发布由市场决定。本次改革的核心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打破以前的垄断模式,进而提高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到目前为止,电力市场的电价制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电力价格的定价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限制,为了更好的研究电力市场化中价格的制定机制,本文对国内外电网电价定价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并通过分析电价形成的理论基础、电价的构成机制及其特殊性找到电价形成机制的组成与定价方法,进而分析影响电价的相关因素。同时,分析、比较了电价的制定方法——会计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浙江省和杭州供电公司电价实际运行为例,分析目前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以及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的形成过程和执行情况,以此反映并研究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最后研究我国电价形成机制设计,从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三个方面对我国电价形成机制进行设计和研究,在上网电价机制的设计阶段主要研究上网电价在改革先期采用改进的“两部制”电价,以及充分竞争中上网电价设计。在输配电价机制的设计阶段主要研究资产监管后改进的价格机制和以合约交易为主的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形成机制。在销售电价机制的设计阶段主要从需侧响应机制环节进行研究。